首页 > 社会民生>>

张宝利:“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秩序的维护者

时间:2010-12-15 15:56:01  来源:  作者:

有这样一个村子,妇女们“当家作主”,村民晚上睡觉不用栓门,白天外出不用锁门,家禽、家畜在房前屋后悠闲地活动,群众过着安居乐业、其乐融融、和谐美满的日子。有这样一个“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良好治安秩序,得益于村委会有一名优秀的治保主任——张宝利。
  庞村镇小西丈村是一个拥有2700口人的小村,百姓们没有别的收入来源,90%以上的农户靠打工维生,仅包工头就有40多个。因此,除了逢年过节,村里很少见到男劳力,照顾老人孩子、打理家务、操持地里的农活儿等等,全靠妇女们,她们成了家里名副其实的“顶梁柱”。
  村治保主任张宝利今年53岁,朴实憨厚,平易近人,话虽不多,但句句充满着自信和智慧,饱含着对那片土地和村民们的殷殷赤诚。2002年担任村委会治保主任以来,他始终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解百姓之所难,谁家和谁家有过纠纷、闹过矛盾,他是如何站在群众立场上想问题、出主意、解难题;村里何时何地有过治安隐患,他是如何一一排查、逐项化解;等等,他都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最让村民们赞不绝口的是,他一上任就先摸清村委会各村民小组的情况,然后便组织村民小组对全村各种治安隐患进行了一次全方位、地毯式地大排查,包括邻里纠纷、火灾隐患、治安防护等方方面面,共梳理出5大类30余项。随后,又马不停蹄地对各类治安隐患进行逐项化解。那段时间,他很少回家,经常是进百家门、吃百家饭,利用一切条件、想尽一切办法解决问题,整天整夜地扑在工作上。对此,妻子埋怨不停:“别人家的男人们都出去打工挣钱,养家糊口,他却成天泡在村里管那些杂七杂八的事儿,得到的仅有可怜的几百元。”可后来村里的变化,让妻子渐渐地改变了当初的看法,她明白了自己的丈夫做了别人不去做、不敢做的事情,得到的何止几百元。张宝利正是凭着一不怕吃亏、二不怕吃苦的精神,逐条逐项啃下了影响全村和谐发展的各种治安隐患,维护了全村良好的治安秩序,百姓们心平了、气顺了,发家致富奔小康的劲头更足了。
  说是治保主任,由于村里没有村主任,张宝利其实干得是村主任的活儿,管的是关系全村大局的事儿。他认为,要真正让百姓心平气顺,就必须下大力解决一直以来影响全村发展的“两难”问题,这应该是最大的“治安隐患”。
  02年以前,村里的灌溉设施老化,百姓浇地还沿用过去的旧方法,费时费力费人工;另外,村里没有一条水泥路,高低不平,特别是逢雨雪泥泞不堪,为百姓生产出行带来极大不便。围绕“浇地难”和“行路难”问题,百姓苦不堪言、怨声载道,一度产生了对村干部敌对情绪,甚至时有激化。为解决“浇地难”问题,张宝利跑镇进市,争取各项政策支持。同时,组织村干部拿出自家的钱,预先垫付建设资金万余元,共打深水井9口,上潜水泵13台、变压器4台,架线6000余米,初步解决了这一困扰百姓的难题。随后,张宝利又积极同镇政府和农业局联系,争取到了低压管道项目,投资万余元,又上了10台潜水泵,在农田里全部安装了低压管道设施,进一步提高了百姓灌溉水平。“过去浇地一家子忙,费时费力费人工;现在我自己一人去,阀门一开就把地浇了,张主任真为我们去了块心病,为全村百姓谋了天大的福利!”一名妇女对张宝利办的这件好事儿赞不绝口。
  在解决“行路难”问题的过程中,张宝利同样是倍加努力,不辞辛苦。通过干部群众协同奋战,全村共投资33万元,修路3200多米,同时还投资万余元,修排水沟300多米,投资万余元,安装了路灯。如今,小西丈村大街小巷90%以上都硬化了路面,水泥路修到了每家每户的门口;一到夜晚,路灯都亮了。这夜间璀璨的灯光,不仅照亮了百姓出行的路,更照亮了百姓的心。
  谈到村子将来的发展,张宝利信心十足:“为官一任,就要保

|<<<<<12>>>>>|
一方平安,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今后,我会一如既往地抓好村里的治安,一如既往地为百姓办好事儿、谋福利,真正把我们村建成平安和谐富裕的小康村。”
                                    记者 孙新亮
|<< <<<12>>>>>|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