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登强 孙新亮)“改善残疾人民生,保障残疾人权益”是今年“全国助残日”活动的主题。一年来,市残联部门围绕“两个体系建设”和“十项助残工程”,多方筹集资金,积极争取项目,使广大残疾人家庭得到了更多实惠。
残疾人事业是社会发展的难点,是构建和谐社会、改善民生的重点。我市把四项残疾人工作列入政府工作报告,重点解决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问题,填补了全市空白。去年以来,全市残疾人生活状况进一步改善。550名残疾人得到有效康复,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5%;500名残疾人接受职业培训,新增城乡残疾人就业和自主创业达300人;2000名贫困残疾人家庭得到救助;21名残疾大学生和残疾人子女大学生得到救助;为50名贫困残疾人子女中学生、25名聋哑残疾学生提供助学资金;120名精神残疾人得到康复救助,260名白内障患者得到免费复明,55户残疾人得到危房改造;为80名精神残疾人、智力残疾人家庭提供托养救助,创办盲人按摩培训中心和聋儿语言训练中心;深入农村办理残疾证,受到广大残疾人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一年来,我市残疾人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广大残疾人身残志坚,大力发扬自强不息精神,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涌现出一批影响广泛的自强模范和先进典型。目前,我市在全国各地福利企业工作的残疾人达 3000多人,自主创业的残疾人达8000多人,其中,息仲镇贾村獭兔养殖专业户肢体残疾人杜月明、高蓬镇李辛庄农民企业家肢体残疾人李国平、百人按摩师吕军奇等不但自己勤劳致富,而且带动周围残疾群众共同致富,轮椅小姑娘董旭云坚持自学写作等,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另外,残联组织建设和队伍自身建设也得到加强,全市25个乡镇办、525个村(社区)都成立了残疾人组织,明确了残疾人专职委员,进一步促进了全市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