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闫韶红)我市核桃产业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一支以核桃嫁接为主要技术的农村“妇女嫁接队”,400多名队员每年在本地和外地季节性工作,年收入达到万元以上。4月15日,记者见到了正在给核桃树进行人工授粉的孙文哲女士。
“嫁接要在五月底才开始。”放下手中的活儿,孙文哲用袖子擦了擦脸上的汗水,“现在除了人工授粉,主要是把小核桃树苗移栽到地里。”43岁的孙文哲家住西城区小奇连村,丈夫常年外出打工,两个孩子在上学。以前的孙文哲除了洗衣做饭,农闲时节几乎无事可做,整天窝在家里闷得慌。几年前,村边的德胜农林科技公司招兵买马,她最早一批报名学起了核桃嫁接技术。“核桃嫁接是一项新技术,那时候是公司的总经理孙红川亲自教授技术,我和其他六七个姐妹很快成了核桃嫁接的骨干。”孙文哲是一个干活非常麻利的人,她笑哈哈的说,“现在我也成了师傅,可以教别人技术了。”说起2006年第一次外出搞技术服务,孙文哲脸上依然有点不好意思。那年,从没有出过远门的孙文哲和另一位妇女去了张家口地区某地去传经送宝,在那里,她们受到了“贵宾”般的待遇,好吃好喝好招待,主人问寒问暖。短短三天时间,每人挣了600元钱。这下,原本不愿意外出的妇女们跃跃欲试,纷纷争取外出的机会。从此,原本“窝居”在家的妇女们,纷纷“走穴”当起了技术员。
我市把发展特色经济与培养技能农民结合起来,为核桃产业提供“乡土人才”保障。市妇联、科技局、农业局、计生协会等部门利用农村文化大院开办农业科技知识培训,通过实施“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等方式,广泛开展对农村妇女的适用科技培训。位于西城区的河北德胜农林公司拥有4000亩的清香核桃苗木繁育基地,培育的清香核桃具有生长势旺、适应性广、抗病性强、丰产性能好、坚果外形美观、经济效益高等优点,很受外省市农民的欢迎。因为每年需要大量的嫁接技术工,还要为外地核桃种植基地提供嫁接服务,从2002年起,他们利用技术优势,把周边十几个村的一批批妇女培养成了嫁接技术员。在市妇联的倡导和支持下,如今已成立了十支妇女嫁接队,全部由和孙文哲一样的农村家庭妇女组成,人数达到了400多人。队员李国娟、杨彩岩二人今年被市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市妇联联合授予“巾帼创先争优明星”荣誉称号。她们除了在本地企业工作,足迹遍及湖北、贵州、山东、山西、北京等十几个省份,上门搞核桃嫁接服务,每人年均收入达万元以上,技术骨干收入达两万元以上。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