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新亮通讯员孙娜娟)歌声唱出心中的幸福,舞姿炫出时代的风采。歌曲《舒心的日子》、京剧《红梅赞》、定州秧歌《借灯光》……节目精彩连连,台下掌声不断,动感韵律应和着演员跳跃的节拍,炫光灯束闪射着人们盈盈的笑脸。6月14日晚,一场规模宏大、异彩纷呈的“彩色周末”文艺展演在中山公园露天大舞台隆重上演。如今,随着我市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古城人民正尽情吮吸着丰硕文化成果的甘甜乳汁。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创建文化大市和“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目标,不断加大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创新和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下大力推动“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最大限度地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百姓。
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资300多万元给全市2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配齐了图书、电脑、乐器及篮球、乒乓球台、健身路径、投影仪等设备,按照国家、省有关标准进行规范和完善,使每个文化站占地面积不少于2000平米,广场面积不少于1000平米,建筑面积不少于300平米,均建设了图书室、阅览室、棋牌室、器材室、办公室、多功能厅和文化健身广场“五室一场一厅”,充实了文化站队伍,配备站长、副站长、工作人员各1名,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确保了乡镇综合文化站规范运行。在实现全市486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全覆盖的基础上,为每个书屋配发图书1500册,报刊20余种,电子音像制品100余张,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统一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场地建在村委会院内、文化广场及道路两侧宽阔地带,场地面积均达到了200平米以上,目前已为144个村发放了体育健身器材,农民群众依托体育健身工程形成了体育健身基本队伍,经常组织开展各类健身活动、群众性体育比赛。加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目前已为383个村配备了投影仪、音响、幕布等文化设施,依托远程教育村级网络终端传播先进文化,组织农民学习科技、致富知识。在推进“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中,今年5─11月通过6─9月每晚放2场、其他月份放1场的方式,达到平均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同时坚持优中选优,增强影片放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定期从北京节目中心订购贴近百姓的故事片和适合不同乡镇经济特点的科教片进行放映,切实让广大农民看上电影、看好电影。大力推进“村村通”广播电视进万家工程,在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实现全覆盖、城区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基本完成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农村数字电视转换,投资20万元购置了备份设备,确保全市农村4万MMDS数字电视用户信号的正常传输,农网基础网络计划覆盖443个村,目前已完成200多个行政村的光缆线路铺设,在未能通达有线数字电视的74个村将发展直播卫星业务。
在推进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方面,我市通过政府主办、文企联办、单位自办等形式,不断创新和丰富群众文化活动;依托春节、五一、国庆等重大节日和“彩色周末”、“文艺活动下乡”等多种载体,每年组织举办文化演出活动达百余场;以乡镇综合文化站为载体,积极倡导和支持群众自发组织的各类文艺演出;按照文化为农民服务的思路,积极开展为农民送歌舞、送戏等活动,近几年先后送文化下乡200多场,送秧歌戏进百村演出400余场,河北梆子剧团送戏下乡500余场,极大满足了广大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文化润城乡新风送和谐
“文化惠民工程”让百姓尽享精神盛宴一线问民生
YixianwenMinsheng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