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息冢镇,有这样一位女强人,她引导农民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糯玉米种植,带领一方群众走上了增收致富路,她就是定州市福瑞祥糯玉米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苏翠敏。艰苦打拼诚信经营拓市场
今年43岁的苏翠敏,从小就敢闯敢干,初中毕业后,先后从事过布匹、时装批发,开过超市。这些经历,练就了她吃苦耐劳、泼辣能干的性格。2000年,怀揣着致富梦想,苏翠敏来到省会石家庄,在桥西农产品批发市场租下一家门店,成立了石家庄红福兴食品商行,开始从事水产行业,经营鱼虾蟹等水产。物美价廉的商品、诚实守信的经营,使她的门店每天都门庭若市。门店日常经营量五六百斤,每逢节假日便达到两三千斤,远远高于其它同行业门店的销售量。
经营水产品期间,苏翠敏敏锐地发现,市场上的糯玉米深受消费者喜爱,销量大,且利润可观。“何不在门店里顺便经营糯玉米!”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苏翠敏在经营水产的同时,开始卖起了糯玉米。
刚开始那阵儿,由于销量不大,她只是从商家进货销售,随着时间的推移,糯玉米销量越来越大,批发加零售,年销售量竟高达500多吨!“销量这么大,与其从别处进货,哪比得上回乡建立自己的种植基地?既可以降低成本,又能增加村民收入。”2011年,苏翠敏回到家乡,开始了艰辛的创业路。回乡创业促民增收谋福祉
2011年,苏翠敏将石家庄的生意交由他人打理,只身一人回到家乡,开始了糯玉米种植的艰辛创业路。为让当地农民了解糯玉米的种植技术、优惠条件及良好前景,苏翠敏骑着自行车挨家挨户做宣传,向农户详细讲解糯玉米的特点、种植糯玉米所享有的优惠条件,解除农户的后顾之忧。那段日子里,她每天天不亮便骑着自行车上路,直到夜幕降临才往家赶,中午则在路边啃几口硬干粮,喝口矿泉水充饥。每天往返几十里甚至上百里,深夜回家对她来说已是家常便饭。
经过两个多月的宣传,终于有几十户农民答应试种这种新型玉米。当年,这些农户种植的糯玉米喜获丰收,每亩比普通玉米增收200多元。见种植糯玉米收益大,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加入到糯玉米种植行列中来。如今,全市糯玉米种植面积已达6000多亩,辐射带动子位、高蓬、息冢、邢邑、东亭等乡镇的1000多户农民增收200多万元。长安路街道办事处北刘家庄村村民张建考今年种了150多亩糯玉米,合作社不仅提供农膜、农药、化肥、种子,还统一管理、统一收购,一年两季下来,比种植普通玉米多收入60000多元。他高兴地说:“明年我不仅自己要扩大种植规模,还要动员亲戚朋友、左邻右舍都种植这种糯玉米,让大家共同致富!”
为给种植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保障种植户的利益,苏翠敏在有关部门及息冢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注册成立了我市第一家糯玉米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对糯玉米种植户,合作社统一提供农膜,统一购进农药,统一测土施肥,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收购。为解除广大种植户的后顾之忧,合作社在种植之前便与农民签订了产品收购协议,调动了广大农民种植糯玉米的积极性。深入加工增强后劲促发展
糯玉米种出来了,但还要经过蒸煮、冷冻、包装等深加工程序才能增加效益。2012年,苏翠敏东挪西借筹集了800多万元,请来专业技术人员,建起了面积1500平米、容积7000吨的冷库两座;面积300平米、可同时速冻80吨的速冻车间四个,形成了日加工糯玉米40吨的生产能力。冷库和速冻车间于2012年9月投入使用,当年便加工3000亩糯玉米,创产值750万元。
合作社的成立,不仅让农民们通过种植糯玉米增收致富,而且糯玉米的生产加工也带动了不少人就业。每到收获时节,合作社大院内的糯玉米都堆得小山似的,来自周边各村的上百名闲散劳动力在这里剥皮、切割、蒸煮、冷冻,忙得不亦乐乎。“我在这里剥玉米,每天能挣几十元,一季下来就能挣大几百元,合作社为我们这些闲散人员提供了一个挣钱的好机会,真是不错!”正在剥玉米皮的王老太脸上满是幸福。
据苏翠敏介绍,在合作社的糯玉米蒸煮加工期间,每天有100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合作社打工,日常分拣整理期间也能为30多名熟练工人提供就业岗位,仅此加工费一项就能增加农民收益100多万元。
定州市福瑞祥糯玉米专业合作社自2011年成立以来,经过几年发展,如今已有社员102户,固定资产投资达800余万元。生产的糯玉米以其穗形大、口感好、黏度大等特点,远销北京、上海、天津等十几个省市,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今年,苏翠敏又有了更高的目标和追求,她打算继续扩大糯玉米生产加工规模,同时增加真空玉米、速冻甜玉米粒、速冻青豆、毛豆等深加工项目,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逐步形成名特优农产品的优势产业带和优势区域布局,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多方增加农民收入,让广大农民尽快过上殷实的小康生活。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