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殡葬管理所是一个特殊单位,由于世俗的偏见和封建思想的影响,一提起“火葬场”,人们都会毛骨悚然。然而,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一位女性:她10年如一日勤勤恳恳的工作,主动放弃与家人过年团聚的机会,经她火化的遗体达到2万多具,她提出的10余条建议有效促进了单位工作的顺利开展。她,就是柴雪利,被人们称为最美的遗体“美容师”。
2003年,柴雪利进入殡葬管理所工作,看着女工来了一批走一批,她没有任何怨言,勇敢地留了下来,这一待就是10个春秋。“天天和遗体打交道,你害怕过吗?”在殡葬管理所,趁着闲暇的机会,记者与柴雪利拉起家常。“刚来管理所那会儿,看到一个个残缺不全的尸体,如果说不害怕那是假的。但是任何事情总需要人来干,你不干,我不干,那谁来干?有了这种想法,时间久了,也就习惯了……”
每天面对着一具具冰冷的遗体,听着一片片撕心裂肺的哭喊,柴雪利没有退缩、没有厌烦,反而像坚守在边防线的哨兵一样,勇敢地坚持了下来。2012年,殡葬管理所运来一具在铁路交叉口被火车撞残的遗体:四肢不全,面目全非,需要整容,柴雪利二话不说就承担了下来。她端起脸盆,拿起毛巾,小心翼翼地为逝者擦干血迹,然后对遗体进行整容,对肢体进行缝合,一干就是三个多小时。柴雪利说:“我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就是为了让逝者有尊严的离开,让逝者家属看到亲人美丽的模样。”凭着这一理念,柴雪利工作10年来,以特有的细心和爱心让逝者“微笑”离去。
殡仪服务工作,一年365个昼夜没有闲暇。每年大年三十,柴雪利都会主动要求值班,她对大家说:“我的家人多,不在家也很热闹,还是你们回去过年吧。”可大家都心知肚明,“大过年的,谁不希望和家人、孩子守在一起?”
“你天天忙着工作,那孩子生病了怎么办?”提起女儿,柴雪利一阵愧疚,她说:“有一次女儿生病了,我也想陪她几天,尽尽做母亲的责任。但那时我接到通知,市内某地发生了车祸,4人当场死亡。我作为火化车间骨干,又是唯一的一名女性整容师,既有火化遗体的责任,又要随时准备为逝者更衣整容。工作需要我的时候,只能流着泪放下女儿……”
柴雪利的文化程度并不高,但她却提出了10余条促进殡葬工作开展的合理化建议。其中,她提出的“火化车间工作人员实行分工负责制,不打乱仗,一人引导丧户填表,一人引导丧户焚烧遗物,其他人抬尸火化”的建议,得到了全所员工的一致赞扬并得以推广。看到柴雪利笔记本上总结的一条条建议,记者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你这些建议都是怎么想出来的?”“其实也没什么,我知道自己文化水平不高,所以就特别注重加强学习,时间久了就有了一些工作经验,分享给大伙儿,工作开展起来也就顺利了许多!”“就没有想过换个轻松点的岗位?”“这倒没有。”柴雪利诚恳地告诉记者:“我从来没有想过要调换岗位。人都说,干一行,爱一行,我也一样,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个职业。”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柴雪利多年的默默付出,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她连年被评为民政系统先进工作者,连续三年被市委宣传部、市妇联授予“巾帼建功能手”、“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这位对事业执着追求的女性,却有着小女人的梦想,“我希望家人平平安安,女儿健健康康,自己在工作中能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把积累的知识都教给年轻人,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即使在火化工这样特殊的岗位上,也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让逝者安息,让生者慰藉。”记者周永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