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牛勇
宽敞整洁的道路,翠绿挺拔的垂柳,构成一幅乡村生活的美好画卷;农家小院里传来的欢声笑语,洋溢在村民脸上的幸福笑容,诠释着这里乡风淳朴的宜居生活,这美丽的村落就是被省委评为“美丽乡村”的周村镇前屯村。
去年,全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启动以来,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立足定州实际,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全力打好这场攻坚战。截至2013年底,共清运垃圾131.9万立方,清理庭院117868处,清残垣断壁2954处,清除非法标语广告15万多处;建垃圾填埋场349个;投资8000万元修建乡村公路200多条、370多公里;投资6000多万元,实施民居改造3007户;投资1700多万元对民居墙体喷刷保温水漆265万平米;铺设饮水管道302公里,改造厕所1200多个、厨房5000多个,完成村庄绿化面积6200多亩。36个沿高铁“重点村”改造提升任务基本完成,实现了“洁、净、亮、美”目标,培树了4个“美丽乡村”参评村,周村镇前屯村被省委评为“美丽乡村”。全市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取得了重大成效,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得到了省委检查组的一致好评,在全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现场观摩会上,得到了省委主要领导的肯定。
“干净宽敞的水泥路直通到家门口,村里还有人定时清理垃圾,村里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了!”80多岁的老党员安秀英骄傲地说,“我们村的环境以前可没这么好,这都是村干部们团结务实,积极带头,一点一滴干出来的!”
我市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开展以来,为确保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取得实效,让农村呈现出“环境整洁、设施配套、田园风光、舒适宜居”的现代农村风貌,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下设专职办公室,制定出实施方案。各级各部门相关负责人深入一线摸实情,深入一线定任务,深入一线抓推进,形成了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推动、党政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针对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任务重、投入大的实际,建立稳定投入机制,整合涉农资金1.5亿元用于修路和改造提升工作。动员社会力量捐资2000万元,群众投入义务劳动12万人次,共建美丽家园。为确保资金安全,由专门审核组全程监督资金使用情况,确保专款专用。建立政策激励机制。市财政拿出1000万元奖励资金,对工作成效显著的乡镇进行奖励,充分激发了乡村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建立督导考核机制。成立由市纪委牵头,“两办”督查室和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专项督导考核组,按照工作目标台账,不定期巡回督导检查,定期通报,并将该项工作列入年终考核重要内容和干部实绩档案。
围绕整体推进、点面结合的原则,坚定不移促提升、抓改造。在抓好“重点村”的同时,坚持点面结合,举全市之力打好乡村道路、农村低压电改和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三个“三年攻坚战”,全面改善提升农村整体面貌。投资10亿元,三年内新建农村公路1700公里,实现村村通高标准公路,加强农村道路养护工作,提升公路使用效益;投资2.5亿元,今年完成70个村的农网改造,用2年时间,完成全市农村电网彻底改造;按照“专人负责,村民缴费,政府补助,定点投放,定时清理”的思路,成立专业保洁队伍353支,每个村都建立了1-2个垃圾填埋场,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达到100%,369个村实现了垃圾日产日清常态保洁。同时,加快市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投用后将进一步建立“村收集、乡转运、市处理”的无害化垃圾处理模式。
今年,我市将继续下大力抓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在做好78个“重点村”扫尾工作的同时,全力打好全市486个村的三个“三年攻坚战”,分期分批抓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到2015年完成所有村庄的改造提升任务,确保全市农村面貌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