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晓红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财政补助政策的实施,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资金的发放,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新增财力向民生工程倾斜,不断加大民生改善力度,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温暖到古城每一个角落。
财政支出,不仅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市委、市政府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问题入手,使民生工程真正成为了温暖百姓生活的民心工程、放心工程、德政工程。社会事业提升幸福指数
记者从市财政部门了解到,我市财政坚持促增长与惠民生相结合,积极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切实加大对民生的保障和支持力度。今年上半年,全市筹措资金52060万元,保障公教人员工资正常发放,落实了公务员津、补贴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提标政策,住房公积金单位负担部分由5%提高到9%;筹措资金10230万元,保障了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公用经费需求,落实义务教育、中职、高中学校助学补助和校安工程建设资金,促进了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筹措资金41557万元,落实各项社会保险资金,确保各项社会保障待遇落实;支出7800万元,全面落实了低保、优抚、五保人员供养政策;筹措资金938万元,保障廉租住房补贴发放及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资金需求;投入资金5422万元,支持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改善医疗条件,促进了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支出19646万元,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财政补助政策,缓解了城乡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强农惠农鼓起农民钱袋
紧紧围绕“满足群众公共需求”这一基点,注重发挥财政支农政策导向作用,将财政预算支出重心向农村倾斜,规范项目管理,着力扶持“三农”,统筹城乡步伐加快。努力形成多元化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格局。上半年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资金13037万元,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353万元,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450万元,农机深松补贴资金1123万元。投入资金7682万元,落实“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支持粮油畜牧生产、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和农业产业化建设,支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据了解,下半年我市将进一步强化民生财政理念,加大教育投入,确保达到法定增长要求;支持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加大社会保障力度,保障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和五保、低保、优抚人员的基本生活,扩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范围,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努力实现老有所养、困有所助;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缓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扎实推进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奖补工作;积极整合资金,支持农村公路、低压电改、环境卫生整治、改厕四个攻坚战,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全面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面貌提升。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