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创新发展举措,调整产业结构,完善服务体系,优化发展环境,确保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平稳发展,为加快我市新兴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
□本报记者周永通讯员张海莲民营经济地位凸显
规模工业企业强力拉动。1─7月份,全市民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40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7.22%。完成增加值31.49亿元,同比增长23.77%,占民营经济总量的39.39%。上缴税金3.21亿元,同比增长21.6%,占民营经济总量的33.65%。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加。1─7月份,全市民营经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3.41亿元,同比增长14.12%,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后续动力。外贸出口得以稳步回升。1─7月份,受欧美经济逐步复苏的影响,全市民营经济完成出口交货值7.91亿元,同比增长21.01%,是次贷危机之后,增幅最大的一年。产业集群效应增强
我市以传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为基础,不断构建多元支撑体系,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逐渐完善,服务范围不断深入,集群效应逐步扩大。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1─7月份完成增加值8.74亿元,同比增长5.31%;实现营业收入50.56亿元,同比增长10.23%;上缴税金1.49亿元,同比增长9.77%;实现利润0.59亿元,同比增长36.24%;从业人员10237人,同比增长4.3%。铸造产业完成增加值3.9亿元,同比增长11.42%;实现营业收入20.13亿元,同比增长15.2%;上缴税金0.43亿元,同比增长4.8%;实现利润1.06亿元,同比增长9.3%;从业人员18401人,同比增长5.1%。体育器材产业完成增加值5.19亿元,同比增长9.3%;实现营业收入27.78亿元,同比增长12.3%;上缴税金0.59亿元,同比增长6%;实现利润1.72亿元,同比增长8.6%;从业人员32549人,同比增长3.9%。钢网产业完成增加值5.31亿元,同比增长9.3%;实现营业收入29.5亿元,同比增长11.6%;上缴税金0.46亿元,同比增长7.1%;实现利润1.75亿元,同比增长6.9%;从业人员31286人,同比增长3.9%。全力推动规模扩张
政策支持促发展。起草制定了《民营经济考核评选办法》、《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和支持科技孵化器、创业辅导基地发展的若干措施》等系列文件,从资金、土地、金融和税收等方面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市财政每年出资500万元,对企业项目进行直补,推动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壮大。
项目建设助发展。把投资拉动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支撑,围绕确定的重点项目、重点工程,落实“四个一”责任制,破解各种难题,加快工作进度,确保前期项目早开工,在建项目早竣工。河北拓宇轻钢项目、四方畜牧二期扩建项目、大安血液生物制药等一大批在建项目加紧施工,年内可投产,为民营经济发展再添助力。
转型升级快发展。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为民营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增添活力。投资30亿元、占地1089亩的体育用品工业园区,入驻企业达58家,其中55家企业已开工建设,争取年内实现投产;投资200亿元、占地10000亩的北方(定州)再生资源产业基地项目开工,可建成北方最大的废旧物资回收再利用基地;金牛万通特色中药产业园、正阳科技工业园基地等项目进展顺利。
校企合作共发展。不断加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研究,找准结合点,主动出击、加强联络。6月7日,市政府与天津大学正式签订全面合作仪式,既是科技、人才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对接的一次有效尝试,也是实现校企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全市已在朝晖基地创建天津大学(定州)技术转移中心,在荣鼎水环境生化技术有限公司挂牌天津大学知名学者工作站,在河北旭阳焦化有限公司挂牌天津大学(旭阳)化工研究中心和天津大学(定州)知名学者工作站。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