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民生>>

昔日宫廷戏飞入百姓家

时间:2014-12-15 09:00:24  来源:  作者:

───记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西四旺龙灯戏
本报记者张春红见习生赵梦怡
说起“龙灯戏”,大辛庄镇方圆几十里的群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龙灯戏’,又叫‘天下第一台’,那可是俺村的‘宝贝’!”提起“龙灯戏”,一位西四旺村民自豪地说。“天下第一台”源远流长
传说,龙灯戏是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献给清王朝的进贡大礼,代代相传,至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每年“二月二”龙抬头这天,清宫庭里就会表演龙灯戏。龙灯戏以其古朴雄浑、怪异清新、意境深远、栩栩如生、雅俗共赏的艺术魅力,深受皇亲贵胄的喜爱,因而又被誉为“天下第一台”。
清道光年间,西四旺村村民杨德庚在皇宫里做木工活。他天资聪颖,善于钻研,做工期间得龙灯戏制作与表演的秘传。杨德庚回村后,便把这台“宫廷大戏”也带了回来。经过世代相承,荡尽历史烽烟,龙灯戏如今已经成为西四旺村“二月二”必不可少的盛典。龙灯艺术别具一格
既然龙灯戏的魅力如此之大,大家一定想知道,究竟何为龙灯戏呢?就让我们先听听村民赵增林的解释。年近八旬的赵增林,是从天津市退休的老干部。他退休后原本可以享受悠闲自在的生活,然而为了龙灯戏,他毅然回到老家,成为拯救龙灯戏的发起人之一。他说:“龙灯戏是一种大型高雅的表演艺术,就是运用机械原理,由人控机器升浮运行,让龙灯道具完成各种动作表演。”
带着好奇,记者跟随赵增林老人来到龙灯道具的制作间。车间里点着蜡烛,五位龙灯戏传承人正各自忙碌着,有的扎龙头,有的扎绑龙身……传承人赵国芳拿着手里的竹条告诉记者:“制作龙骨架要用竹圈,如果竹圈不圆,就得用蜡烛烤一下,这样竹圈就会变圆。制作一个完整的龙灯就需要几十道工序,完成所有的龙灯道具需要十几天时间。”
其实,传统意义上的耍龙灯叫“龙舞”,“龙”身长20米左右,里面用铁丝做成圆形,安装上灯泡或蜡烛,外面用纱布包裹,再涂上颜色,舞龙者由数十人组成,表演剧目有《二龙戏珠》、《盘龙闹海》等。而西四旺村的龙灯戏则完全不同,他们用竹篾、高粱秆、纸、布、绳、糨糊等材料,通过艺术构思,经巧妙地绑扎和精致地彩绘,制作出龙、凤、虎、狮、牛、马、兔、蜘蛛、鱼及人物等几十种龙灯道具。演出时,龙灯棚除操作室之外,向前伸出六丈多远,10根绳子系于两端,龙灯道具分别在跑龙套、水盘子、旱盘子和软道人上表演。在跑龙套上表演《二龙戏珠》、《四龙捉精》等曲目,在旱盘子上表演《火烧猴山》、《吕布戏貂蝉》等曲目,而在水盘子上还会有《乌龟吐水》、《水淹七军》等经典曲目,演出现场配上鼓乐、烟雾、烟花爆竹及解说配音,形象生动,别具一格。
龙灯戏传承人胡英林说:“老辈人常这么说,‘西四旺两头空,看不起大戏耍大灯’。这龙灯戏一演出,南到晋县、北到张登、东到嘉山以东、西到唐河以北的老百姓都来看,演出前三天就大车、小车地往这赶,那场面真是壮观!”从老人的话语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在老艺人眼里,龙灯就是他们的“命”,是他们全部的精神寄托。让龙灯艺术重放异彩
在西四旺村民的记忆里,村里自1982年演出龙灯戏后,30年里几乎再没有表演过。曾经三四十人的演出团队,到现在健在的队员仅有5人,原有的设备、道具及资料等散失殆尽,龙灯戏面临着生死攸关的抉择。
龙灯戏为何由昔日的繁荣变成了今天的落寞呢?赵增林解释道,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文化生活更加多元化,龙灯戏在大家脑海中的印象日渐淡化。而龙灯戏技艺的保密、演出的高额费用等,也制约着其传承和发展。传承人赵国芳说:“龙灯戏上不传父母,下不传子女。”正是这种严格的保密规定,制约了龙灯戏的发展。
看到祖祖辈辈留下的老手艺马上就要失传了,大家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龙灯戏这一文化瑰宝的道路该如何走,成为镇村两级领导班子及西四旺村有识之士思考的问题。为抢救濒临消失的龙灯戏,西四旺村成立了专门的领导班
子,经过3个多月的努力,抢救龙灯的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70多岁的赵振兴月,每天点,家属冻伤了来继续工
为了捐款1
用。经2011年的西四旺民们面前赵增林说:“虽演的真是2个小时表演结束离去……
2013省级非物讯传来,开了花,流泪。他承保留下了,今后一源远流州,走向灯戏绽放探寻老人说:“没有依据可寻,我们5个人就不分白天晚上地琢磨,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制作完成了水盘子、旱盘子、软道人等。
为了“复活”龙灯戏,村民们集思广益,齐心协力,日夜奋战,大家的目标只有一个,最大限度地恢复龙灯戏的原貌。村党支部书记赵立军说:“为把原汁原味的龙灯艺术重新展现给广大群众,大家奋战了三个多月,每天都要忙到晚上十一二点,家属们还主动来帮忙,有人冻伤了手、脚,回家抹上药,回来继续工作。”
为了挽救龙灯戏,赵增林捐款1万元作为前期制作费用。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2011年1月20日,阔别30年的西四旺龙灯戏再次呈现在村民们面前。回忆着当时的情景,赵增林老人激动地留下眼泪说:“虽说是三九天,看龙灯表演的真是人山人海,表演长达2个小时,百姓们看得直叫好,表演结束后,大伙儿还不愿意离去……”
2013年9月,龙灯戏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喜讯传来,西四旺村的百姓们乐开了花,五位传承人却流下了流泪。他们说:“能把龙灯戏传承保留下来,我们心里就安生了,今后我们要继续努力,让这一源远流长的民间艺术走出定州,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让龙灯戏绽放异彩。”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