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民生>>

寻找古城沉睡的记忆

时间:2015-02-16 15:13:29  来源:  作者:

―――“崇文杯”原创楹联大赛作品征集活动记
本报记者赵培周永见习记者佳艺
一个古老而又现代的定州城让我们久久难以释怀。这里,是感受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寻找历史记忆、追溯历史时光的地方。
徜徉在定州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靓丽的城市容貌,风景如画,美不胜收。南城门口,人头攒动,来来往往,仿佛清明上河图中的一道道胜景。拾级而上,南城门塔楼是最抢眼的景致,似古城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是古城墙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木质结构,建筑风格独特。古雅的石桥,依城而建,等河水从西而来,护城河流水淙淙,河畔垂柳拂水,穿墙绕户蜿蜒而去,把古城装扮得古色古香,与人文自然、风土人情相得益彰……这古老定州城的一个角落,就足以让我们流连忘返。
这一切无不向我们诉说着中山大地的精彩,然而在漫漫的中国历史文化的海洋中,定州历史文化仿佛成了一艘沉没的“泰坦尼克号”。可是沉没不代表沉默,文化还在传承,一代又一代的中山儿女在沿循着先祖的足迹,发掘着深厚、悠久的文化精粹。
一个名叫刘超雷的年轻人,从事着自由媒体工作,多年来一直坚持不懈地追寻着一个梦想:打扫定州这艘“泰坦尼克号”上的历史尘埃。在他内心深处,定州是一座历史悠久、富有人文气息的历史画卷。这幅历史画卷,深厚的历史积淀,禁不住让他驻足惊愕、感叹、沉重。
今年30多岁的刘超雷是一个地道的80后小伙儿,出生在定州市东朱谷村。小时候刘超雷就很羡慕村里一位博学的老人,老人口中总有讲不完的传说、故事,年幼的他对这些显露出了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兴趣。农闲的时候,老人就在家里讲书,一壶茶、一本线装书、一群围坐一旁听得津津有味的大人,还有人群中刘超雷幼小的身影,这一切在刘超雷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他爱上了这些听起来拗口却又别有滋味的故事。
十一、二岁时,刘超雷能囫囵地看书了,便向说书老人借书看。《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这些书成了他的启蒙老师,给他打开了一扇神奇的大门。上了中学,刘超雷的成绩很好,尤其是语文在学校总是出类拔萃,那时候语文老师的办公室是他最爱去的地方。学校没有图书馆,看书对于学生们来说是一种奢求,老师看出了刘超雷对文化的渴求,便经常把自己的书供他借阅,只要下课铃一响,他就把书拿出如饥似渴的读起来。在这些书里,刘超雷最爱的便是古代文学和诗词类的书,他捧着这些书,咀嚼着里面的文字,脑海里浮想联翩,波澜壮阔的历史世界如同画轴在他面前徐徐展开,这是他的世外桃源。“当时也记不清自己看过了多少书,有时候借到别人的书,来不及看完,我就抄在本子上,就这样我抄了十多个大本。”谈起自己的求知经历,刘超雷感慨万千。
刘超雷从事过许多职业,对于历史文化却总是难以割舍。2011年底,他辞去了有着丰厚报酬的工作,做了一名自由媒体人。起初,他创立了定州百姓网,当时只是为了办一个深入定州百姓生活,为大家交流、提供便利的网站。现在网站得到了定州百姓的认可,但是他的心里总觉得缺点什么,一个萦绕多年的念头又浮现在脑海:为什么不借助网站的力量把定州的文化内涵展现在大家眼前呢?于是,《中山寻味》这个栏目应运而生了,它以定州人民的日常生活为载体,挖掘生活背后的历史内涵,网站也因此参选了河北省“十大品牌特色网站”。2014年,刘超雷被邀请参加了省委宣传部组织的微信政务培训会。
2014年年底的一个夜晚,刘超雷和朋友经过河北文博园广场,这里正在实施古城恢复改造工程。看到崇文街附近已经初显定州古衙署的风姿,古老的建筑风格和附近区域的宏伟建筑相互衬托,他被古典与现代的完美结合深深吸引住了,立即萌生了要为古城定州做点什么的想法。怎样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定州,了解中山文化呢?刘超雷想借此萌生一个面向全国的原创楹联大赛的想法。说干就干,他先是找到了定州日报社,见到多年的好友―――从事摄影工作的摄影部主任于常见。谈到他的设想,多年来一直痴迷拍摄定州古老文化和建筑的小于也有这种想法,二人一拍即合,开始谋划发起征集楹联活动,想先借助权威主流媒体的影响力把这个活动宣传出去。他们的想法得到了社长和总编辑的大力支持,决定由定州日报社组织实施活动的展开。经过连续多期刊登征稿启事,迅速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
河北香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建军同样钟情于定州古城历史文化,也想为发掘中山历史文化做些事情。当得知定州日报社组织楹联大赛,向外界传播中山文化的构想后,张建军当即表示了对该活动的支持:“这是一次很好的展示中山文化的机会,中山文化是我们一直以来繁衍不息的动力,是定州人民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我们应该将它更好的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山文化,了解定州。”
就这样,在香江房地产公司、定州日报社共同努力下,“崇文杯”原创楹联大赛活动正式拉开了帷幕。
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运作,“崇文杯”原创楹联大赛作品征集活动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全国各地的作品纷至沓来。截至目前,大赛组委会收录的作品已达2324副,作者遍布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甚至还得到了大洋彼岸澳大利亚华人的响应。他们当中有农民、工人、知识分子,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孩童,大家对中山文化的热情足以融化此时的寒冬的冰冷。而且,让人没想到的是,很多作者都附上了长长的信件,他们当中有很多是忙碌在外的定州籍人士,对故乡有着深深的情愫,大家虽然身处异地,但一直牵挂着故乡,开元寺塔、贡院、南城门这些定州城市文化的象征已经深深的烙在每个人心中,一生无法割舍。这次的活动,听到了分散各地中山儿女的心声,他们以作品的形式,把中山文化,更把定州精神传扬到了万里国疆。
目前,征集活动已经结束,大赛进入到了评选阶段。对于下一步工作,举办方说,评选工作将通过网络的方式公开透明的向全社会公布,评委都是中山文化的研究者和国内诗词楹联的大家,获奖作品将邀请著名书法家挥毫,之后辑印成册、永久收藏,并将在古州署恢复后篆刻于州署门前和崇文街内。
中山文化这艘沉没的“泰坦尼克号”正慢慢地拂去他神秘的面纱,愈发清晰的浮现在世人眼前。市委书记赵志栋在中山文化研讨会上强调,定州将以中山文化为突破口,以燕赵文化为载体,靠文化引领,靠文化实体化来推进自身发展,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大潮中开辟出一条光明的道路。
相信不久的将来,当人们再次徜徉在中山古国定州,定能看到那古今文化交映的辉煌,中山文化这艘巨舰必将扬帆在燕赵大地,行进在古今中外文化的海洋中。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