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闫韶红
“地凭文书官凭印,干部全凭介绍信。”这句老话虽显偏颇,却生动地刻画出档案工作需要保管的部分内容。许多事情,往往会随着时光的流逝逐渐被人淡忘,当需要回顾某件事情的始末时,则必须要有一些物证辅佐人们唤起记忆,而档案就是其中最客观的物证。作为历史的见证,档案越来越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也受到广泛关注。档案查询量逐年递增查阅内容多种多样
近日,记者从市档案局了解到,近三年来,我市档案查阅人数始终保持高位增长态势。2012年,接待档案利用者1200余人次;2013年,接待档案利用者1500余人次;2014年,接待档案利用者1800余人次。“近年来,市档案馆年均接待查档1500余人次,利用档案3000余卷次,出证800余份,查询内容大都涉及具体的民生实事。”市档案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市民查阅档案大多是为了解决贷款、置业、户口资料、子女准生、婚姻纠纷、退休待遇等问题,也有不少撰写论文、回忆录的市民查询数据和史实。其中,以婚姻关系、户口资料为由查档的人数最多。
截至4月底,市档案馆馆藏档案和资料共7万多卷(册),完成微机录入目录8.2万条,扫描原文81万页。目前,我市正在规划建设新的档案馆,建成后将为市民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档案服务。婚姻、退休、户口三件大事成为市民查阅重点
“近年来,婚姻关系、办理退休、户口资料等方面的查询量呈上升趋势,成为市民查阅的三大重点。”市档案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三项内容涉及面广,查询一项内容时,往往需要查询相关几个方面的资料,工作量非常大。”
据介绍,近几年,按揭买房买车的人越来越多,不少市民因为结婚证遗失或手写结婚证错误,导致银行不予办理按揭贷款手续,所以要求档案馆出具婚姻证明,以便银行放贷。
同时,随着国家一系列重大民生政策不断出台,比如新农合、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等,对年龄达到规定标准的居民都有特殊照顾,因此,查询年龄档案的人也呈上升趋势。“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多次进行人口普查,普查统计资料可以作为真实年龄的参考,但更改年龄则需要按照公安部门的规定进行办理。”
前些年,为了解决企业未参保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问题,我省依据国家文件精神出台了一项重要的、阶段性的惠民政策,符合文件规定条件并自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通过办理参保纳统手续,就能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根据文件规定,此类人员必须提供与原企业存在劳动关系或事实劳动关系的原始档案或有效证明材料。为了证明自己符合条件,很多市民和原来的同事结伴到市档案局查阅原始档案。
“那段时间,前来查询档案的市民络绎不绝,有时一天就能接待几十人。”市档案局相关负责人说,“档案工作就是要服务经济社会大局,服务民生,今后我们会不断提升档案信息化水平,在利用档案电子文件登记备份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加快数字档案室建设,努力提供更加权威、更加便捷、更加高效的档案服务。”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