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语聋儿语言康复学校的老师正在给孩子们上课。
他们,拥有世上最纯净的双眸,只一眼就能净化人的心灵;他们,拥有世上最灿烂的笑容,只一抹就能温暖所有的冰冷。然而,他们的世界却是寂静无声……这群被遗忘的天使,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聋儿。“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记者走进市思语聋儿语言康复学校,走近这些可爱的孩子,感受他们在阳光下灿烂的笑脸,感受特教老师的艰辛―――
本报记者程 文昭张玉凤
“苹果,苹果……”在思语聋儿语言康复学校的一间教室里,孩子们响亮的声音回荡着。这十几名聋儿发出的声音,尽管还不是很整齐,但康海婷老师的脸上仍然露出满意的笑容,她为孩子们一天天的进步感到欣慰。
在单训室内,黄雯老师正为俊俊进行听觉训练。3岁的俊俊来康复学校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只见黄雯一只手遮住自己的口型,大声读出了:“冰箱”;她用另一只手指着画册,让俊俊指认。俊俊思考了一下,伸出小手准确地指着冰箱的图案,然后投给老师一个灿烂的笑容。黄雯微笑着为他伸出大拇指。
“小手举起来,小手背后面……”在另一间教室里,孩子们坐成两排,老师一边唱着儿歌,一边带领学生做着动作。这种边游戏边学习的方式,可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和听觉能力。
此时,在这所语言康复学校,还有许多学生上着不同的课……
虽然身处无声的世界,但他们依然发出了天使的声音
市思语聋儿语言康复学校创办近8年来,一直致力于聋儿语言康复、轻度智力障碍康复、孤独症康复的专业训练,学校会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设计安排课程。
“现在,学校的60余名学生中有40个聋儿,最大的16岁,最小的只有两岁半。来这里做康复训练的孩子,多数由于重度耳聋导致了语言能力落后。”校长黄凤洁介绍说,“听力康复不仅仅是戴助听器那么简单,很多孩子从小失聪,他们对声音基本没有概念,对突然听到的一切声响也会感到恐惧。”
据介绍,聋儿康复是一个漫长、痛苦、艰辛的过程,孩子们每发出一个音节,都需要老师千百次地辅导。同时,由于听不到声音,有些孩子变得孤僻、敏感,需要老师用妈妈般的关爱,无比坚韧的毅力,一点点融化聋儿心灵的坚冰。
8岁的张一航就是代表之一。2013年,张一航来到学校。“刚来学校的时候,他注意力不集中,每隔几分钟就要举手上厕所。”康海婷回忆说,“而且他的助听器也不太合适,对外界的声音几乎没什么反映。”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康复训练,学校老师在多次跟一航父母沟通的同时,加强了对他的语言训练。他注意力不集中,老师就把黄豆和黑豆混在一起,让他分捡豆子;他对声音没反应,老师与他面对面千百遍地重复一个词,让他看口型,感受声音的震动。渐渐地,他举手上厕所的次数越来越少,注意力也越来越集中,在更换了助听器后,小一航更是有了很大进步,现在已经可以开口说话了!
“聋儿特教工作,最困难的阶段是孩子第一次发出声音。有的需要两个月,有的需要三个月甚至半年。”黄凤洁说,“每当听到孩子们喊出第一声‘妈妈’,我都忍不住流泪。”尽管从事了多年的康复工作,那份感动依然让她不能自已。
老师用爱唤醒他们的耳朵,他们用微笑回馈整个世界
“有人说,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有的人缺陷比较大,那是因为上帝特别喜爱她的芬芳。”康海婷说,“在我眼里,这里的每个孩子都是天使,虽然他们有时表达不出来,但他们与正常孩子同样的天真、善良、纯洁、可爱。”
新入学的女孩晨晨只有两岁半,生活还不能自理,连吃饭都要老师一口一口地喂。“一次中午喂饭时,老师有事离开一下,坐在旁边的俊俊看到了,就端起晨晨的饭碗,学着老师的模样喂晨晨吃饭。”康海婷眼含泪光地说,“看到这一幕,我真的非常感动,孩子们总是在不经意间让我们感受到这世上最纯真、最善良的爱。”
在这里,让老师们感动的事情还有很多。“今年母亲节,好多孩子都为老师制作贺卡,我把收到的贺卡都收藏了起来。”说话间,黄凤洁从档案袋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叠贺卡向我们展示。在一个用A4纸折的小信封上,用彩笔画着一个礼物盒,打开来,一封工工整整的信便呈现在眼前:“亲爱的黄妈妈,感谢您这些年对我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在我们心中,您永远是最棒的妈妈……”
每当提及残障儿童,许多人或许会觉得他们很可怜。然而,在这群孩子身上,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他们的开心与无邪。“每当看到孩子们清澈的眼神、天真的动作、调皮的表情、灿烂的笑容,我就特别幸福。”黄凤洁说,“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帮助他们,让他们能听到声音,学会说话,和正常孩子一样走进学校,让孩子们通过努力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