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民生>>

打造京津冀特色鲜明的旅游示范区

时间:2015-09-25 14:08:34  来源:  作者:

―――我市大力发展文化文物旅游产业纪实

 
 
    
 
    
 
    
 
    
 
    
 
    
 
    
 
    
 
    
 
    

本报记者杨亚湖摄影于常见白永民
九月的古城,秋高气爽。在开元寺塔文化广场,高耸入云的开元寺塔与广场红廊相映成辉,仪态万方;在定州文庙,盘枝错节的“东坡龙凤双槐”交颈相望,追古思今;在北方保存最为完整的清代科考场所贡院,造型独特的魁阁号舍如鸟似翼,巧夺天工……从这一处处令人怦然心动、流连忘返的美景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定州悠久的人文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旅游资源,更看到了我市不断繁荣发展的旅游事业。让散落珍珠重放异彩
定州,一城文化,满城历史;一座城市,满城景区。全国文化先进县、河北历史文化名城……每一个耀眼的光环都凸显着中山故土无与伦比的旅游资源和弥足珍贵的文化瑰宝。
作为千年古县、河北省重点培育的新兴区域中心城市,如何构建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旅游产业模式,打造中山文化旅游特色品牌,一直是市委、市政府在积极探讨和研究的课题。我市牢牢把握省直管的重大机遇,结合古城恢复改造工程的实施,把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化成人文优势、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
我市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馆藏文物5万余件,其中国宝级3件,馆藏文物数量居全国县级博物馆首位。享有“中华第一塔”美誉的开元寺塔、我国北方唯一保存完好的清代科考场所定州贡院和孔子学府文庙呈现“品”字形,构成了市区旅游的“金三角”。
省直管以来,市委、市政府全面启动定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下大力整合保护开发文物资源,扎实推进古城改造重点工程,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抓紧申报省级文化产业聚集区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以高起点、高标准,大规划、大格局支撑大景区,带动全市旅游业大发展。千年古县魅力迸发如何进一步展示标志性建筑、弘扬定州历史文化、整合文物资源、繁荣定州经济,一直是定州历届市委、市政府决策者们思考的问题。悠久的历史文化怎样用固定的符号加以物化?着眼定州长远发展,经过科学缜密考虑,我市启动了古城恢复改造项目。按照“护其貌、显其颜、铸其魂、扬其韵”的思路,对文物景点挖掘整理、整体规划、盘活利用,采取“分批开发、连片保护”的方式对古城进行恢复改造,谋划实施河北文博园工程,将市区内文物景点串点成线,形成整体效果,体现古城风貌。
定州古城(河北文博园)项目位于定州市市区,以开元寺塔、贡院为核心,项目总占地160公顷(2400亩),总投资约66亿元。古城恢复改造项目在重现“定州八景”、“古城十胜”等历史景观的基础上,又注入现代元素和城市功能,将成为今后定州旅游历史文化名景。工程共划分为四大片区,其中,开元寺片区将恢复建设开元寺;贡院片区将在贡院南面建设贡院广场,广场东部恢复武考场,两侧建旅游服务设施;晏阳初广场片区将建设定州历史博物馆,该馆位于整个工程的核心位置,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采用坡屋顶、斗拱等特色建筑风格;定州中学片区将复原明清风格的定州署,定州署的恢复建设项目是河北文博园建设的重点,是体现定州市历史文化、展示城市文脉的重要举措,建筑形式为五堂六进院。整个项目区将以开元寺塔和贡院为核心,通过对区域内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打造一个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特色商业相结合的综合性文化园区。该项目完工后,将在城市核心区内,形成一个连接起开元寺塔、贡院、文庙、清真寺、大道观、晏阳初旧居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化旅游景区,并对定州市争创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古城恢复改造项目的建设,标志着古城恢复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千年古县将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对建设新兴区域中心城市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将全面展现出定州成为省直管市后爆发出的巨大能量和发展潜力。如今,漫步在古城,文化旅游类项目建设“遍地开花”。
我市积极谋划建设众春园等项目,对汉中山墓、白果树、王灏庄园、雪浪斋等分散景点合理规划,早日恢复定州传统的八大景观,打造特色鲜明的文物旅游核心区。
同时,我市还从提升城市旅游功能入手,重点抓好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乡旅游配套服务功能,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着力实现“吃、住、行、游、购、娱”要素的优化。目前,全市拥有国家3A级旅游景区2处,2A级旅游景区6处,旅行社9家,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业人员达5000人。建成开元寺塔游客服务中心、贡院游客服务中心、汉墓石刻馆景区停车场等;已投入运营的星级饭店5家;旅游纪念品、土特产品、工艺品等种类日渐丰富,旅游道路交通明显改善,文化娱乐设施更加完善,逐渐形成了完整的旅游产业体系。
我市将坚持把旅游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融为一体,每年谋划实施一批城市重点工程,着力建设一批城市标识、城市符号和品位街区,打造以“文化名城、物流中心、宜居城市、旅游胜地”为标志的城市名片。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了文化文物游、农业生态游、工业观光游等交相辉映的大旅游格局。
定州古城恢复改造项目
定州古城恢复改造(文博园)二期位于定州市中心区域,自来佛街西侧,中山路南北两侧,占地263亩,2014年7月18日市规委会通过了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方案,项目主要包括定州开元寺重建、中山博物馆、开元寺大街、贡院广场、宋街等。
该项目是一个集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特色商业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园区,对弘扬历史文化、整合文物资源、强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塑造了定州个性鲜明的城市特色,使市民和游客在购物、休闲的同时,充分感受到定州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让人们“走进历史、感受人文、体验生活”,形成彰显定州历史人文特色的多元化、多层次的文化园区。
晏阳初旧居
晏阳初旧居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城内东大街路南,四合院式民宅,1926年―1936年,世界著名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的倡导者晏阳初先生曾住在这里。1926年,从美国学成归来的晏阳初先生深感国内平民受教育程度太低,选择定县作为实验区,组织成立了平民教育社,在乡村开展平民教育活动,深受当地群众的爱戴。
定州贡院
定州贡院是目前我国北方保存最为完好的清代科考场所。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州牧王大年创建定州贡院,汇集辖区内文武考生应试,为考取秀才、贡生之所。之后历经修缮保留至今,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贡院主体建筑由号舍、魁阁两组建筑组合而成。魁阁在号舍南面,正中攒尖顶,两侧依次降低,形成奇特外观,成为定州贡院的突出特点。大堂紧挨着号舍的北面,是考生交卷、考官封卷的地方。后楼是考官观看武生比试的地方,兼做住宿用。定州贡院的建筑规模宏大,气势庄严雄伟,既体现了清代建筑特点,又具有地方建筑的灵活性,是研究清代地方建筑艺术及清代科举考试制度的实物资料。
定州文庙
定州文庙又称“孔子庙”,始建于公元848年(唐大中二年),是河北省历史较久的州府文庙之一,也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1.2万多平方米,是河北省保存规模最宏大、建筑格局最完整的一处文庙建筑群。保存下来的东、西、中三个相邻的院落,建筑布局为中轴式。东院主要建筑为崇圣祠与魁星阁;西院为明伦堂;中院为大成殿、戟门、棂星门。文庙内还有东坡双槐、槐抱椿、落星石等景点。
中山汉墓
中山汉墓位于定州城内市政府北约100米,今石刻馆院内,历来众说不一,曾一度误传为“靖王坟”、“慕容陵”。1995年,经发掘确认此墓为东汉晚期侯级墓,2001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墓至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墓室保存完好,南北长24米,东西宽10米,由前室、东西耳室、中室、后室组成,墓室由长方形砖和扇形砖修筑而成。墓室内展出有东汉随葬品,地上建有陈列室。此外,院内还有中山王刘焉墓出土的汉代石刻、“关羽风雨竹碑”、“乾隆御碑”等较有价值的石刻碑群。
中山博物馆
中山博物馆位于中山路南侧,紧邻开元寺塔、贡院、文庙、晏阳初旧居四大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处于历史风貌恢复区的中心,在整个文博园项目中起到统领全局的作用。中山博物馆占地面积约55亩,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地上局部四层,地下一层,选型以“中山国文化”为依据,将台地、坡屋顶、斗拱等独具匠心的应用在设计中,使中山博物馆气势宏伟,极具历史底蕴。内设定瓷系列展馆、宝塔藏珍馆、石刻造像馆、汉中山王墓出土文物馆、规划馆,还有近现代历史文物及事件、当代定州建设成就及最新考古发现等,造型端庄整齐,具有时代气息。项目建成后,不仅是定州生活娱乐的文化中心,更是弘扬定州历史文化、展示定州城市魅力的文化名片。
定州清真寺
定州清真寺,又名礼拜寺,坐落在定州市中山中路与清风街交汇处,占地5255平方米。该寺始建于元代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为坐西朝东四合院式建筑,由垂花门楼、南北讲堂与正殿组成,经历代重修保留至今,其后窑殿仍然保留部分元代建筑形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无砖梁殿结构,1986年被列为保定市伊斯兰教会中心,2001年被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青玉龙螭衔环谷纹大玉壁
玉座屏
玉净瓶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