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赵子超牛勇
“80”后、大学生创业者、跆拳道运动推广者、市精武跆拳道馆总教练……这都是贴在李勇身上的标签。但他说,他只是一个勇于实现梦想的追梦人。家境贫寒当教练挣学费
李勇出生在迁安市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除了他,家里还有两个弟弟,全家人靠父母的微薄收入生活。作为长子的李勇性格开朗,从小就酷爱跆拳道,凭着对跆拳道的热爱,2002年他顺利考入河北体育学院运动训练系跆拳道专业。
“当时,也没想到将来要做教练,只把它当成一种兴趣爱好。”李勇说,家里本就不富裕,两个弟弟还要上学,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大学四年他都是靠自己勤工俭学、当教练挣学费和生活费。
虽然大学课程没有高中时那么紧张,但因为是体育大学,专业训练课还要占大部分时间,所以每周的课程还是比较紧。“那时,每到周末我都要出去挣钱,发传单、做饮料促销员,早晨到集市拉蔬菜……只要能挣钱的活儿,基本都干过。”回忆起大学生活,李勇语气里带着坚定。
一个偶然的机会,李勇有位学长对他说:“你去跆拳道馆代课吧,你跆拳道练得很好,只要有耐心就没问题,而且工资要比打工多多了。”就这样,李勇开启了跆拳道事业的打拼之路。孤身一人打开定州市场
200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李勇受聘来到了定州,成为我市第一家跆拳道馆的教练兼负责人。
“当时,定州只有我们一家跆拳道馆,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也不了解跆拳道,所以打开局面很难。”李勇说。
为了广招生源,李勇想尽办法进行宣传。每当有家长前来咨询时,他都会耐心地为他们答疑解惑,直到家长们肯放心地把孩子交给自己为止。就这样,跆拳道馆由无人问津,发展到了40多人。
2006年李勇大学毕业了,他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放弃了学校分配的固定工作,决定留在定州。因为,他要开创一家自己的跆拳道馆。
“我想让更多的人认识跆拳道,学习跆拳道,强身健体,这是我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李勇说。
好事多磨,正当他筹划开办道馆时,家里却传来了消息,父母经营的养鸡场因行情不好赔的血本无归。面对这个“晴天霹雳”,李勇立即把积攒多年、准备开馆的3万元送回家,开道馆的计划暂时搁置下来。
然而,这并没有打消李勇要开设道馆的决心。凭着在定州打拼多年和学生家长结下的深厚友谊,当他把自己的遭遇和创办道馆的想法告诉了一位家长后,这位家长思索了片刻后就说:“如果你决心坚持下去,我可以帮你联合几位家长,我们每人借你5000块钱。”就这样,2008年,李勇拿着借来的2万元钱,开起了第一家属于自己的跆拳道馆。创业成功赢得行业地位
“道馆刚开时特别难,当教练和自己经营道馆确实是两回事。”李勇说,他那时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没钱,为了节约开支,他身兼数职,收银员、教练员、卫生员他一肩挑。有时候,受了委屈就关上门大哭一场,哭完了,擦干眼泪接着干。
困难并没有打败他,反而给了他前进的动力。经过5年的摸爬滚打,他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在2012年投资30万元,开了第一家分馆。很快,第二家、第三家、第四家分馆相继开业。
俗话说,“习武先习德”。小有成就的李勇经常外出考察学习,主动在教学理念上下功夫。他采用国学与武学相结合的教育方式,让学员在习武的同时知感恩、懂礼貌,变得更加独立、更有自信。
李勇的教学方式,不仅得到广大学员的认可,还得到了家长们的好评。目前,他的道馆常年练习的学员已达到600余人,注册过的学员达数千人。今天的他,已不再是孤军奋战,他带领的教练员、会籍顾问团队达20余人。李勇的道馆先后被省跆拳道协会授予“中国国家队跆拳道示范团指定人才输送基地”、“韩国体育大学人才输送基地”、“河北体育学院指定人才输送基地”等。
“人能从事自己擅长又喜欢的事情,并通过其安身立命,是幸运;如果像现在这样,在自己得以生存的同时,还能帮助孩子们强身健体、培养独立性,则是幸福。这种幸福感,慢慢会成为一种信仰,这也是我能够将跆拳道馆坚持做下去的初衷和动力。”李勇说。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