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门街高跷表演 | |
舞动的春天 | |
定州秧歌表演 | |
邢邑花会表演 | |
画糖人 | |
市民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 | |
花张蒙道教音乐 | |
子位吹歌 | |
2月22日,在息冢镇王莽村举办了“庆元宵文艺汇演”。年味十足的文艺节目,热情洋溢的演出,深深感染着现场观众,掌声、笑声、欢呼声此起彼伏,充满了浓浓的节日文化气息。记者杨光伟马子涵
本报记者张玉凤摄影白永民赵子超传统音乐“奏”起来
从清晨的第一挂鞭炮响起,古城定州的元宵狂欢就正式拉开帷幕。
上午9点,在文博园广场上,由市文广新局主办的“非遗传承魅力无穷”传统音乐、戏曲、民间花会暨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正式开始,为广大市民献上一场精彩的传统文化盛宴。
在广场正中央的舞台上,红绸飘动彩扇舞,锣鼓喧天唢呐响。伴随着响亮的锣鼓和悠扬的唢呐,棒槌腾跃,鼓子翻飞,由子位吹歌艺校带来的节目《放驴》拉开了序幕,整个广场顿时变成了音乐流动的海洋。
随后,由定州秧歌传承人带来的秧歌戏《三拜花堂》上场表演,秧歌队员们身着艳丽的服装,挥舞着彩扇、彩绸翩翩起舞,夸张的动作,丰富的表情,引来观众的阵阵掌声,原汁原味的定州传统大秧歌让市民们看得回味无穷。
紧接着,花张蒙道教音乐团的演员们身着蓝色的道袍,手持管子、唢呐等乐器登台演奏,庄重肃穆、悠扬婉转的道教音乐使人们沉醉其中,让市民们大饱耳福。
观众将舞台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坐的、站的、引颈观看的,无不被精彩的表演所吸引。河北梆子“唱”起来
节目最后,定州百灵河北梆子剧团带来的节目《大登殿》把表演推向高潮。演出还没开始,舞台下便挤满了人,几十名中老年河北梆子爱好者早已守候多时,现场也有很多年轻人被吸引过来。
节目一开场,市民们便自觉安静下来,逐渐被跌宕起伏的剧情吸引,演员表演地道纯熟,举手投足颇见功力,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让戏迷们大呼过瘾。
“我喜爱河北梆子三十多年了,这次演出真的让我过了一把瘾。”市民赵大爷高兴地说。
为了参加这次活动,百灵河北梆子剧团的演员们在春节前就开始准备。百灵河北梆子剧团成立于2011年,在定州可谓“小有名气”,常年活跃在我市及周边县市,以惊人的毅力与精湛的技艺展示了戏曲人良好的精神风貌。
高跷“武”起来
在广场东侧,北门街高跷队的表演者早已摆开阵势、跃跃欲试准备表演,等工作人员下达开始指令后,锣鼓齐鸣,演员们画着夸张的戏曲脸谱,穿着大红大绿的艳丽服饰,近1米高的木跷绑在腿上却如履平地,精彩的表演使得广场上的观众一片欢腾。
“我们北门街的高跷跟一般的高跷可不一样,我们表演的可是‘武’高跷,注重的是武技,至今传承了已有一百多年了。”高跷队队长王庆江骄傲地说,“我们有‘过板凳’、‘跳方桌’等惊险的表演,最触目惊心的就是‘桥上跷’,下面几个演员把另几个演员抬到他们的头顶上,似一座人山,又似一座人桥旋转,由于今天观众比较多,考虑到安全问题,所以今天就没有安排这个节目。”
“我们北门街的高跷很有名,今天我就是专门来看表演,也是为乡亲们加油的。”赵西明是北门街社区居民,今年56岁,“我是从小看着长辈登高跷长大的,其实我也会,但是由于身体不好,已经很久不登了,不过只要看着就很知足了。”
花会“闹”起来
广场西侧同样是锣鼓喧天、热闹非凡,人群中传来阵阵欢笑声,原来是邢邑花会表演队正在表演节目。
花会,古称“社火”,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是中华民俗文化的瑰宝,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花会。邢邑镇一直保留并传承着多项花会项目,其旱船节目中的“炮打五只船”最具特色,并在2013年被列入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名录。
伴着铿锵有力的锣鼓声,两只雄狮在舞狮队员们的娴熟舞动下,来回穿梭,时而“虎踞龙盘”,时而“鲤鱼跃龙门”,或盘旋或直立,摇头摆尾,造型各异,让现场观众大饱眼福。
63岁的市民曹振起拉着孙子孙女高兴地说:“今天我是带孩子们出来玩,虽然每年都来,但是今年最热闹,能一下子看到这么多咱们定州的民俗传统节目,真是太幸运了。”
“我这是第一次看这种表演,真是太有意思了,比电视上有意思多了。”曹大爷的小孙子也兴奋地说。
糖人“吹”起来
除了那些传统文化艺术吸引了大批群众,古老的传统手艺同样吸引人们驻足。
只见在文博园广场附近一个小摊前,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人,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吹糖人的小摊,小摊上摆放着几个吹好的糖人,有猪、牛、狗、马等动物的形状。
40多岁的陈同祥就是小摊的摊主,清风店镇东市邑村人,三年前他专门到石家庄市行唐县学了这门手艺。“当时我去学这个也不为挣钱,就是凭着一腔爱好,现在会这个的越来越少,愿意学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将这门古老的传统手艺能够保存下去,传承下去。”
糖人,好看,好玩,把玩后还能吃,一般孩子都喜欢,见着就走不动了,而且不仅是小孩,甚至还有不少大人对糖人也感兴趣。
“多少年见不到吹糖人的了,今天再见到真是太好了。”四十多岁的秦女士感叹说,糖人在她的童年中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快乐记忆。
城市街头“走”起来
出了文博园,沿中山路一直往西走,人流不但没减少,反而越来越密集。人流中,既有市民,也有不少来自农村的群众。孩子们在父母的牵扯下蹦蹦跳跳,不时停在路边的玩具、小吃摊旁,要这要那;年轻的情侣们手拉手,肩并肩,说笑着,打闹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老年夫妇们或相互搀扶,或驾驶、乘坐电动三轮车,尽情享受着节日里的热闹和喜庆,以期在庙会丢掉百病,在新的一年里有个好身体……
“我们家每年元宵节都会到城里走一走,上街‘丢百病’,希望通过这种传统活动,让家人在新的一年都能身体健康。”家住风景城的高大爷笑着说。
来到中心街路段,这里明显更加热闹,整条街道俨然变成了热闹非凡的小市场,各种传统风味小吃香气四溢,风筝、气球等各类小玩意琳琅满目,人们在这里品尝风味小吃,选购精致的民间工艺品。
虽然很忙,但每个摊主都很高兴。一位卖炸串儿的摊主边忙活边高兴地告诉记者:“从摆摊到现在,已经卖出了几百串,今天的生意真是不错!”
继续前行来到大世界路段,该路段人流拥挤,水泄不通,叫卖声、说笑声连成一片,使这里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不知不觉间已是夜幕时分。华灯初上,烟花起伏,古城的元宵夜晚更加迷人多姿。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虽然今年的元宵节没有“雪打灯”的浪漫,但望着窗外灯火通明、星光闪烁、烟花璀璨的夜空,更是别有一番景致。和着喜庆的隆隆鞭炮声,家家户户围坐餐桌前,开始共享汤圆的美味和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