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中国人永恒的牵挂。猴年春节前夕,当全中国都在为一年中最重要的家庭团聚做着最后准备之时,重庆摄影师顾颐写下了一段关于家的领悟:“父母就在天地中,当父母渐渐老去时,当他们渐行渐远时,我们在哪里?我的选择是―――父母把我养大,我陪他们慢慢变老!”
顾颐的领悟来得虽晚,却及时。
三年前,顾颐的父亲顾全平被诊断出晚期胃癌。随后的一场手术,以及长时间的化疗让平日里健朗的顾全平瘦得变了一个样。顾颐的母亲也在三年间,两度骨折,行动不得不依靠拐杖。
顾颐说,自己平时忙着生意,以前总觉得父母的身体好,以后会有很多时间陪他们。自从父亲顾全平生病后,整个人都变了,体重从一百三十多斤经历化疗后直降到八十斤左右。
“我当时的感觉就是父亲快走了。心里面很难受、很愧疚。”顾颐回忆起当时的心情,依旧唏嘘不已。
陪伴父母的方式很多,顾颐选择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路:与父母一起到地球另一端的澳大利亚旅行。去年11月,顾颐带着从未出过国的父母踏上了旅程。对于顾颐来说,这三个月是一场救赎之旅;对于顾全平来说,这是一段“重生”之旅;而对于全家来说,这是一次来得太迟的家庭之旅。
顾全平是江苏人,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去过最远的地方是南京。听说儿子要带自己出国旅行,顾全平刚开始并不想去,几经劝说后他才最终同意。
远赴澳洲旅行也给顾颐出了另一个难题:身体虚弱的父亲能够承受吗?
顾颐说,癌症没有办法可以抗争,与其在家里慢慢等着,换一种心情和环境也许是更好的选择;哪怕父亲在旅途中不幸“老去”,他也可以更坦然接受这个结果;何况,每天面对不同的风景,能让父亲心情愉悦,他的病也许会一天一天好起来。
时间印证了顾颐的判断。从他们一家登上越洋飞机起,陌生的大陆、未知的旅程就重新点燃了年逾70的顾全平夫妇对生活的好奇:两位老人爱从舷窗眺望云层与大海,时不时还会询问起旅行的安排与细节。
从那一刻起,顾颐就开始用手中的相机记录父母的点点滴滴。每天面对着不一样的新鲜事物,父亲的变化也在儿子的陪伴下悄悄到来。
到达南太平洋海边时,顾颐第一次感到性格内向、平日不爱说话的父亲的变化。“那天早上我还在睡觉,突然之间老爷子就跑过来。他说他在海边捞了一只海蜇,让我给他拍下来。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他像孩子一样。”顾颐说。
顾颐说,在澳大利亚,父母的第一次还有很多。父母第一次在维多利亚州吉隆看到大海,还执意在雨中走到海边一探究竟;父母第一次看到澳洲特有的黑荆树森林,父亲说没有想到世界上还有像火烧过的树皮。
渐渐开朗起来的顾全平还自学吉他,给在澳洲读书的孙子的同学献唱了一首;在布里斯班,顾全平和偶遇的一队韩国游客们一起学唱起《圣诞快乐》。
和中国大多数父子一样,成年后的顾颐并不常和父亲在一起。而三个多月的旅行,全家三口也经历了不少的家庭第一次,给了顾颐太多的想不到。
旅行中有一个特殊的日子是顾全平夫妇结婚50周年纪念日。顾全平庆祝金婚的方式让顾颐最终明白,这趟旅行是值得的。
那天一早,顾全平就躲着老伴,悄悄地找到顾颐,给儿子看了自己写给妻子的一段话。这段话“通过”后,顾全平找来妻子,在洒满金色阳光的草地上,用歌声将这段话唱了出来。随后,他捧着一大束一早采摘的野花,单膝跪地向妻子“求婚”。此时,顾全平的妻子早已感动得泪流满面。
顾全平告诉儿子,年轻的时候,家里穷,没有给母亲像样的婚礼,今天要重新向母亲求一次婚。随后,二老用从14000英尺的高空跳伞的方式来纪念他们共同携手度过的半个世纪。
旅行期间,顾颐拍摄了3万张照片,整理出来的《重生―――献给父母金婚》图集在网上引发了人们对家的重新思考。图片记录着七旬的父母在澳大利亚经历了人生中的太多第一次:第一次看到大海、第一次跳伞、第一次乘坐直升机。一对老夫妻“新生”的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恍若一组时尚旅游大片。
父母间、父子间的心扉日渐打开的同时,顾颐父母的身体也渐渐好转。回到重庆后,二老的生活和从前一样简单悠闲,打理花草依然是夫妻俩共同的爱好,但三个月的旅行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疗效”:顾全平体重增加了5公斤,饭量从一小碗恢复到了正常水平;顾颐的母亲终于不再需要借用拐杖出行;两人都看着比以前精神很多,甚至都开始想着下一次旅行。
“我们为人子女,整天的忙碌到底是为了什么?能够让家人更健康、更快乐的生活,没有什么比这个更有意义了!”顾颐说。
(“中国网事”记者牟旭)新华社重庆新媒体专电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