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捉妖记》《大圣归来》的优异表现为国产动画电影市场增添了活力。2016年开年,《功夫熊猫3》《疯狂动物城》又接连刷新中国市场动画电影票房纪录,国产动画电影《熊出没之熊心归来》票房也突破2亿元。电影市场对动画电影的需求迅速增加,国产动画电影的市场份额却不高。2015年上映的54部动画电影中,占比近八成的国产动画电影只贡献了不到一半的票房。儿童剧情片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有市场影响力的作品凤毛麟角,很多作品甚至没有机会进院线公映。2016年暑期档进口片的“强大战队”如约而至,《X战警:天启》《魔兽》等改编自经典漫画游戏的影片有大批拥趸,成为院线眼中的“红人”。而对国产儿童电影直接造成挤压的,还有针对低幼观众的系列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2:镜中奇遇记》《海底总动员2:寻找多莉》《忍者神龟2:破影而出》等。面对强劲竞争,国产动画电影《大鱼海棠》和儿童剧情片《宝贝当家》等能否经得住考验,在暑期市场撑起属于中国儿童电影的一片天,创造电影票房口碑双赢的局面,值得期待。
一边是国产儿童电影在市场竞争中艰难前行,另一边则是少年儿童对优质国产儿童电影的巨大需求。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什么电影适合孩子看。票房大片《捉妖记》《美人鱼》里都有暴力情节,不少家长不得不带孩子中途退场。翻看国产电影票房排行榜,排名前二十的没有专为儿童拍摄的电影,可以带孩子看的不超过10部,适合儿童观看的电影也就三四部。适合孩子看的电影上不了榜单,一方面说明国产儿童电影市场化运作有待提高,另一方面也说明国产商业影片的定位需要进一步调整,应在打造更多孩子和大人都喜欢看的电影上下功夫。以往反复强调的儿童电影危局,很大程度上是研究对象概念被窄化的结果。搜索1905时光网的影库资料,设置“儿童”“中国内地”为关键词,2015-2016年只能查到7部剧情片和30部动画片。这种分类标准把大部分适合儿童观看但题材更广泛的影片屏蔽在外,剩下的除了剧情片就是动画电影,以及刚刚兴起就已现颓势的综艺电影。商业电影对儿童市场的潜在能量认识不足,错失了一个票房重镇。例如,当下火热的西游题材电影在魔幻外衣之下加入血腥恐怖的元素,失去了大批儿童观众,没能成为合家欢类型,从某种意义上看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打了折扣。
“互联网+”助力转型升级
令人欣喜的是,随着中国电影产业迅猛发展,儿童电影的重要分支―――动画电影进入转型升级期。电影界巨头纷纷将目光瞄准这一领域。阿里影业启动“A计划”,三年投入10亿元,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打造动漫IP孵化体系,为漫画、动画、设计、特效等各类优秀人才提供创造机会,使其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光线影业成立“彩条屋影业”动漫集团,一口气公布了22部片单,意欲在国产动画电影以及真人奇幻电影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很多新人也跨界而来。今年已上映的10部国产动画电影中,有6部导演处女作。《小门神》导演王微是土豆网创始人,《年兽大作战》导演张扬以前做视觉特效。资本和人才的大量涌入为儿童电影注入了活力。
“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互联网思维的不断渗透和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为动画电影发展带来更多可能。IP成为电影产业的“热词”,儿童电影也应该注重挖掘优质IP、打造中国品牌。目前少儿类图书是我国出版业品种和数量增长最快的门类。与之不相符的是,当下儿童电影创作日益疏离文学改编传统。近年的儿童电影更倾向于通过新闻进行改编,其优势在于更关注少年儿童的现实生活,题材适合小成本制作。但是儿童电影发展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儿童电影走精品化道路,离不开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打底。儿童文学以文学语言的独特方式感知世界,表现作者对人性人情的感悟和理解。其纯真浪漫的思想气质和奇特的想象力、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强烈的游戏精神,能为电影创作提供丰富的精神滋养,让儿童电影更有文化力量和艺术美感。因此,电影人应着力在儿童文学领域开发更多优质IP项目,创作具有艺术水准、思想内涵,又为中国孩子所喜闻乐见的作品。此外,儿童电影大多缺乏营销推广经费。在这种情况下,在社交平台介绍影片信息、分享观影体验,以口碑发酵助力影片宣传,不失为一种性价比高的营销手段。2015年,《大圣归来》通过朋友圈、众筹等方式,知名度和口碑在观众中迅速传播开去,让电影人领略到社交媒体的传播价值。
总而言之,要让国产儿童电影抗衡进口影片的冲击,占据更广阔的儿童观影市场,电影人就必须抓住“互联网+”带来的新契机,解决如何以优质故事满足市场的商业诉求和观众的心理需求、如何在电影生产和传播中优化资源配置等问题,从根本上扭转适合儿童观看、儿童喜欢或为儿童拍摄的影片整体竞争力羸弱,在票房榜上孩子乃至全家都爱看的电影稀缺的局面。
(据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