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说,婆媳难相处。然而,在东亭镇元光村却有这样一对婆媳,儿媳患病瘫痪在床,婆婆八年如一日,以胜似亲娘的关爱悉心照顾儿媳,全家人携手同行,满怀希望与病魔抗争,谱写出一曲人间真爱之歌
马同芬在为儿媳李庆珍梳头。
□本报记者程文昭马康勤
10月17日,记者走进东亭镇元光村村民马同芬家,深秋的阳光暖暖地洒在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里,院子里的小菜园绿意盎然,廊下晾晒着两床被子。
在院里的自来水管旁,70岁的马同芬正半弯着腰,认真搓洗着衣服。看到记者进院,马同芬连忙起身,在围裙上擦了擦手,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屋。
屋子里同样收拾得干净利落。坐在床上的儿媳妇李庆珍边看电视,边用绑在床头的绳子进行恢复锻炼。屋子里虽然陈设简陋,但却整洁温暖,没有一点异味。
“锻炼累了就歇会,别太难为自己。”马同芬拿来一个枕头,帮儿媳垫在腰下,心疼地对李庆珍说。
“没事,妈,我还不累呢。”李庆珍笑着说。如果不是瘫痪在床,很难想象现在脸色红润、笑容满面的李庆珍,8年前经历的那场事故。
突遭不幸,婆婆、丈夫携手帮她重拾信心
能干的儿子,孝顺的儿媳,两个聪明懂事的孙子,这家人幸福美满的日子,曾让全村人羡慕。
“我这儿媳妇特别能干。平时,儿子在外给人开车,家里的活、地里的活,她一个人就全包了,很少让我们老两口儿插手。”马同芬说。
然而,恬静而幸福的日子,却在2008年6月16日被打破了。那天,李庆珍在地里收麦秸,一不小心从装满麦秸的车上摔下来。“我清楚地记得,那天从车上摔下来时,脑袋先着了地,然后全身就不能动了。”李庆珍说。
医院诊断李庆珍伤到了脊椎神经。2个月的救治,十几万元的花费,李庆珍终于被抢救回来。然而,她胸部以下却完全丧失知觉,只能瘫痪在床。
“花光了家里的钱,身子又残废了,不仅帮衬不了家人,还成了他们的拖累,这么活着有啥意思……”李庆珍说,当时她不止一次有过寻死的念头。可每当这时,婆婆马同芬就会默默地帮她擦干眼泪,陪在她身边唠嗑儿。马同芬担心她有什么想不开的,就和儿子寇敬一直守在她身边,母子俩每天帮她翻身、擦洗、按摩,无微不至地进行照料。
“那段时间庆珍总是哭,我看着心疼得不得了。都是要强的人,任谁摊上这种事也接受不了。我们能做的,就是多陪陪她,一点点地开解她、照顾她。”马同芬说。
刚出院后的两个月,李庆珍没有胃口,马同芬就变着花样做好吃的,然后一口一口地喂给她。知道儿媳平时爱干净,马同芬就每天给她换洗衣服,每隔几天就要清洗一次床单被罩。就连李庆珍的被褥,也全部隔一阵就会拆洗。
冬天的水冰凉刺骨,搓洗衣服时,马同芬常被冻得皱眉。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洗完床单、被罩这样的大件后,她往往累得都直不起腰。后来,一位亲戚把自家不用的洗衣机送过来。“有了这家什方便多了,洗个大件、厚衣服啥的再也不那么累了。”马同芬高兴地说,“不过,我儿媳妇爱干净,好多时候我还是能手洗的就手洗。”
在这样的悉心照料下,瘫痪在床的李庆珍从没生过褥疮,肌肉也没有萎缩。“亲戚朋友们来了,看到我精神头这么好,都说我是摊上了好人家。”说话时,李庆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么爱我的老公,这么疼我的婆婆,真是打着灯笼都难找。”
无私付出,婆婆关爱胜似亲娘
一晃4年过去,在马同芬母子的悉心照顾下,李庆珍的身体也有所好转。原来瘫痪在床的人,现在能依靠床上的支架,一点一点地坐起来了。为给李庆珍治病,家里花光了全部积蓄,还向亲友借了不少。看到妻子的身体没什么大碍,精神也好了很多,寇敬就琢磨着出去工作赚钱还帐。
“虽然亲友们谁也没催过,但老百姓赚钱都不容易,借了人家的,无论如何都要还上。之前,庆珍身体不好,离不开人。现在,儿子贷款买了一辆播种拖拉机,每天在村里帮人播种赚钱。”马同芬说,自打儿子工作后,照顾儿媳的任务就全落到她一个人身上。
每天早上6点,马同芬就起床,生火煮饭。煮好饭后,她顾不上自己吃,就端着饭和热水,送到儿媳床前,让儿媳先吃。早饭后,她还要伺候儿媳大小便,接着就开始了一天的洗洗涮涮。
“因为瘫痪,运动量少,这几年我的体重一直往上长,妈妈岁数大了,根本抱不动我,大小便就成了最大的问题。”李庆珍说。白天,寇敬不在家时,她如果要大便,马同芬就不得不找邻居帮忙把她抬下床。可前一阵子秋收,邻居们都到地里干活,谁家都没有人。
“我妈找了大半天也没找到人,就非要自己抱我下床。她一用力,没等把我抱起来,就把腰扭伤了。”李庆珍红着眼眶说,“她就一边捂着腰,一边还埋怨着自己不中用了。最后,忍着腰疼帮我用便盆接的,还帮我清洗干净……”
“妈妈70岁了,本来应该我们孝敬她,可现在却反过来,让她侍候我,妈妈真是太不容易了。”李庆珍流着泪说,“人家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我瘫痪的这些年,婆婆却从来没说过累,也没嫌过烦,婆婆就是我的亲妈……”
“傻孩子,快别哭了。进了一家门,就是一家人,咱们不相互扶持,那咋还叫一家人呢。”看到儿媳落泪,马同芬急忙拿来纸巾帮她擦。“你看,咱们的日子不是越过越好了吗,以后的好日子还长着呢。”
生活的重担,非但没有压倒马同芬一家,反而让这个家更有凝聚力,更加充满爱的味道。每天晚饭后,马同芬忙完家里的活,就会拎上音响来到村内的广场上,和乡亲们一起跳跳舞、聊聊天。乡亲们在她的脸上,找不到丝毫苦难的印记。
“虽然我们家事特别多,但我妈啥工作也落不下。之前,她是村委干部,为了照顾我,她现在仅干着包队的活。平时,村里有什么事,她都跑在前面。”李庆珍说。
“那是,咱是党员,得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呀!”马同芬笑着说。8年多的时间,马同芬从花甲走到古稀,肩上的重担压得她比同龄人略显苍老,可生活的磨练让她更加坚强。她用质朴的语言,坚定的行动,诠释着最美家风。
10月17日,记者走进东亭镇元光村村民马同芬家,深秋的阳光暖暖地洒在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里,院子里的小菜园绿意盎然,廊下晾晒着两床被子。
在院里的自来水管旁,70岁的马同芬正半弯着腰,认真搓洗着衣服。看到记者进院,马同芬连忙起身,在围裙上擦了擦手,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屋。
屋子里同样收拾得干净利落。坐在床上的儿媳妇李庆珍边看电视,边用绑在床头的绳子进行恢复锻炼。屋子里虽然陈设简陋,但却整洁温暖,没有一点异味。
“锻炼累了就歇会,别太难为自己。”马同芬拿来一个枕头,帮儿媳垫在腰下,心疼地对李庆珍说。
“没事,妈,我还不累呢。”李庆珍笑着说。如果不是瘫痪在床,很难想象现在脸色红润、笑容满面的李庆珍,8年前经历的那场事故。
突遭不幸,婆婆、丈夫携手帮她重拾信心
能干的儿子,孝顺的儿媳,两个聪明懂事的孙子,这家人幸福美满的日子,曾让全村人羡慕。
“我这儿媳妇特别能干。平时,儿子在外给人开车,家里的活、地里的活,她一个人就全包了,很少让我们老两口儿插手。”马同芬说。
然而,恬静而幸福的日子,却在2008年6月16日被打破了。那天,李庆珍在地里收麦秸,一不小心从装满麦秸的车上摔下来。“我清楚地记得,那天从车上摔下来时,脑袋先着了地,然后全身就不能动了。”李庆珍说。
医院诊断李庆珍伤到了脊椎神经。2个月的救治,十几万元的花费,李庆珍终于被抢救回来。然而,她胸部以下却完全丧失知觉,只能瘫痪在床。
“花光了家里的钱,身子又残废了,不仅帮衬不了家人,还成了他们的拖累,这么活着有啥意思……”李庆珍说,当时她不止一次有过寻死的念头。可每当这时,婆婆马同芬就会默默地帮她擦干眼泪,陪在她身边唠嗑儿。马同芬担心她有什么想不开的,就和儿子寇敬一直守在她身边,母子俩每天帮她翻身、擦洗、按摩,无微不至地进行照料。
“那段时间庆珍总是哭,我看着心疼得不得了。都是要强的人,任谁摊上这种事也接受不了。我们能做的,就是多陪陪她,一点点地开解她、照顾她。”马同芬说。
刚出院后的两个月,李庆珍没有胃口,马同芬就变着花样做好吃的,然后一口一口地喂给她。知道儿媳平时爱干净,马同芬就每天给她换洗衣服,每隔几天就要清洗一次床单被罩。就连李庆珍的被褥,也全部隔一阵就会拆洗。
冬天的水冰凉刺骨,搓洗衣服时,马同芬常被冻得皱眉。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洗完床单、被罩这样的大件后,她往往累得都直不起腰。后来,一位亲戚把自家不用的洗衣机送过来。“有了这家什方便多了,洗个大件、厚衣服啥的再也不那么累了。”马同芬高兴地说,“不过,我儿媳妇爱干净,好多时候我还是能手洗的就手洗。”
在这样的悉心照料下,瘫痪在床的李庆珍从没生过褥疮,肌肉也没有萎缩。“亲戚朋友们来了,看到我精神头这么好,都说我是摊上了好人家。”说话时,李庆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么爱我的老公,这么疼我的婆婆,真是打着灯笼都难找。”
无私付出,婆婆关爱胜似亲娘
一晃4年过去,在马同芬母子的悉心照顾下,李庆珍的身体也有所好转。原来瘫痪在床的人,现在能依靠床上的支架,一点一点地坐起来了。为给李庆珍治病,家里花光了全部积蓄,还向亲友借了不少。看到妻子的身体没什么大碍,精神也好了很多,寇敬就琢磨着出去工作赚钱还帐。
“虽然亲友们谁也没催过,但老百姓赚钱都不容易,借了人家的,无论如何都要还上。之前,庆珍身体不好,离不开人。现在,儿子贷款买了一辆播种拖拉机,每天在村里帮人播种赚钱。”马同芬说,自打儿子工作后,照顾儿媳的任务就全落到她一个人身上。
每天早上6点,马同芬就起床,生火煮饭。煮好饭后,她顾不上自己吃,就端着饭和热水,送到儿媳床前,让儿媳先吃。早饭后,她还要伺候儿媳大小便,接着就开始了一天的洗洗涮涮。
“因为瘫痪,运动量少,这几年我的体重一直往上长,妈妈岁数大了,根本抱不动我,大小便就成了最大的问题。”李庆珍说。白天,寇敬不在家时,她如果要大便,马同芬就不得不找邻居帮忙把她抬下床。可前一阵子秋收,邻居们都到地里干活,谁家都没有人。
“我妈找了大半天也没找到人,就非要自己抱我下床。她一用力,没等把我抱起来,就把腰扭伤了。”李庆珍红着眼眶说,“她就一边捂着腰,一边还埋怨着自己不中用了。最后,忍着腰疼帮我用便盆接的,还帮我清洗干净……”
“妈妈70岁了,本来应该我们孝敬她,可现在却反过来,让她侍候我,妈妈真是太不容易了。”李庆珍流着泪说,“人家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我瘫痪的这些年,婆婆却从来没说过累,也没嫌过烦,婆婆就是我的亲妈……”
“傻孩子,快别哭了。进了一家门,就是一家人,咱们不相互扶持,那咋还叫一家人呢。”看到儿媳落泪,马同芬急忙拿来纸巾帮她擦。“你看,咱们的日子不是越过越好了吗,以后的好日子还长着呢。”
生活的重担,非但没有压倒马同芬一家,反而让这个家更有凝聚力,更加充满爱的味道。每天晚饭后,马同芬忙完家里的活,就会拎上音响来到村内的广场上,和乡亲们一起跳跳舞、聊聊天。乡亲们在她的脸上,找不到丝毫苦难的印记。
“虽然我们家事特别多,但我妈啥工作也落不下。之前,她是村委干部,为了照顾我,她现在仅干着包队的活。平时,村里有什么事,她都跑在前面。”李庆珍说。
“那是,咱是党员,得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呀!”马同芬笑着说。8年多的时间,马同芬从花甲走到古稀,肩上的重担压得她比同龄人略显苍老,可生活的磨练让她更加坚强。她用质朴的语言,坚定的行动,诠释着最美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