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民生>>

用运动阐释生命的意义

时间:2016-11-17 10:52:20  来源:  作者:

近日,在2016年京津冀残疾人文化体育友谊赛上,市特教中心残疾健儿刘帅、刘清浪获得听力组羽毛球男子双打银牌,霍玉景获得听力组羽毛球女子单打铜牌。 赛场上,残疾健儿以坚韧不拔的意志、不屈不挠的精神
□本报记者张玉凤赵海涛
    11月3日,记者走进市特教中心,见到了载誉归来的刘帅、刘清浪与霍玉景。
    每个人都是多面手
    “别看他们只获得了羽毛球比赛的奖项,可他们每个人会的项目还很多呢。”谈起爱徒,市特教中心体育教师杨军良满脸自豪。
    刘帅今年19岁,刘清浪与霍玉景18岁。三个人中,虽然刘帅年纪最大,可因为入学较晚,反而比刘清浪和霍玉景低两届。“刘帅除了练习羽毛球之外,还练过跆拳道、跳高、跳远;刘青浪练过跳远和长跑;霍玉景则是从小练习舞蹈,今年才开始练习羽毛球。”对每个学员的练习项目,杨军良如数家珍。
    2014年河北省第八届残运会上,刘帅和刘青浪在跳高和跳远两个项目中获得了不错的成绩。霍玉景则从10岁开始学习舞蹈,功底深厚,曾在河北省第八届残疾人艺术汇演中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且年年都参加我市的艺术节汇演,年年获奖。“我们学校是从近两年才开始抓体育项目的。”市特教中心校长苏书峰说,现在校内有一个体育组和一个体育队,体育组里有乒乓球、飞镖、跳远等体育项目,只要感兴趣的学生都可以参加。体育队则是专门针对竞技比赛而组建的,从学生中挑选身体素质符合相关条件的进行专门训练。“我们的体育队共有8人,刘帅、刘青浪、霍玉景都是其中一员,所以他们会多个体育项目也是比赛的要求。”
    有一种付出叫坚持
    体育比赛是一场实力与耐力的博弈,对正常人来说,想要赢得比赛需要付出辛勤与汗水,对残疾人而言更需要付出百倍的艰辛。因为,许多在平常人看来非常简单的动作,他们却要练习千百次。
    “今年京津冀残疾人文化体育友谊赛在9月举行,而在7月之前,他们还没有接触过羽毛球,甚至连握拍的姿势都不会。”杨军良说,“为了提高参赛水平,在短短两个月的集训中,他们进行了常人无法想象的高强度训练!”
    因为听力障碍,一些动作要领他们领悟起来困难很大。这时,教练员们就要手把手地教,而孩子们则需要一遍又一遍的重复,有时候一个动作要练习百余遍。尽管训练任务艰巨,但为了不耽误平时的正常文化课学习,他们总是比别的孩子早起至少半个小时,晚上还要加班加点训练。
“暑期集训时,他们从来不喊苦,不喊累。即使受了伤,也从不要求休息。”杨军良说。
    男双练出兄弟情
    刘青浪和刘帅参加的是羽毛球男子双打项目,而在组队之前,两人不认识,默契更是无从谈起。
“刚开始训练时,我们总是手忙脚乱,不知道怎么配合。”刘帅说。
    面对困难,他们没有退缩,而是把对方当作镜子,互相纠正动作,参悟要领,固定姿势,比学赶超。刘帅还下载了许多羽毛球教学、比赛视频,只要一有空,他们就一起琢磨如何配合。就在你来我往的切磋、学习中,两人的默契度直线上升。
“现在,只要他摆出一个姿势,我就知道他要做什么动作,我就像他肚子里的蛔虫一样了解他。”刘青浪笑着说。球场上两人配合默契,平时更是形影不离的好兄弟。“我们会是一辈子的好哥们、好兄弟。”刘帅说。
    只想为学校争光
    霍玉景是我市获奖选手里唯一的女孩,与刘帅、刘青浪不同,她之前从未参加过任何体育训练。
    “学校选拔运动员时并没有选上她,是她主动来找我们,说想参加体育队。考虑到她平时有舞蹈基础,身体协调性较好,我们同意了她的要求。”杨军良说。
    而对于要参加体育队的原因,霍玉景说:“我就是想要为学校争光!”
    虽然有着舞蹈的底子,但舞蹈毕竟与体育运动有很大差别,崔玉景在训练时吃尽了苦头。然而,她却凭着顽强的毅力,最终坚持了下来。“每当我想放弃时,老师和同学们都会鼓励我,成为我前进的动力。”霍玉景说。
    比赛结束了,在他们毕业之前,很可能没有重回赛场的机会。然而,他们却丝毫没有放松平时的体育训练。“运动,让我感到我和正常人没什么两样!所以,不管以后做什么工作,我都会一直坚持下去。”刘青浪的一番话,说出了三人共同的心声。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