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纪实
□本报记者程文昭、聂资滨
定州秧歌、京剧、河北梆子等多剧种轮番亮相,11家专业剧团次第登场,20多位资深票友舞台斗艳,经典曲目和新编节目齐上阵,精彩的演出让人目不暇接。去年9月,我市首届戏曲艺术节成功举办,上演了一场文化惠民的“好戏”。
近年来,随着文化惠民提升工程不断推进,市民身边的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精彩。我市正用文化惠民的实际行动,描绘出一幅公共文化建设的时代画卷,提升着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幸福指数。
多形式,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家住中天新郡的市民王跃霖,不仅是文化惠民工程的参与者、支持者,更是受益人。
“广场舞大赛、纪念建党95周年文艺汇演等一系列的文化活动,让咱老百姓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王跃霖说,“尤其是去年夏天,每逢周末,广场上就会有各种演出,演的还都是咱爱看的,有的甚至是身边人、身边事,看着真叫过瘾!”
老人连口称赞的周末演出,正是我市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彩色周末”。“彩色周末”从去年7月9日开始至8月26日结束,每周五19:30至21:00,在贡院广场准时为市民送上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
除了彩色周末之外,我市还先后组织了春节联欢晚会、少儿春节联欢晚会、新年戏曲晚会、元宵晚会、文化部“手挽手筑梦行动”走进定州、农村文艺汇演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大型文艺活动;“非遗传承魅力无穷”传统音乐、戏曲、民间花会展演暨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点亮古城出彩定州”迎春灯会等各种展演,让广大群众共享“文化大餐”。
“我们希望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演出和文化活动,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参与和享受文化‘盛宴’。”市文广新局社文科科长齐增玲说。
强阵地,文化在基层生根发芽
在南城区文化站,干净宽敞的院落,院内多功能室、电子阅览室、健身器材等文化设施一应俱全。“像这样的文化站,每个乡镇都有,我们为全市文化站制作了标准化宣传展板58块,更新电子阅览室电脑58台,并打造了高蓬镇、叮咛店镇等示范站点。”齐增玲说。
为了使文化站更好地发挥惠民作用,我市制定了《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细则》、《乡村文化专项资金管理细则》、《文化站公共文化服务目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明确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指导标准等。
同时,不断加大农村文化设施投入,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各类健身器材等文化设施日臻完善,农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在东亭镇黄家营村,村民黄建钢和几位乡亲正在温暖的农家书屋里,津津有味地看书。
“我家种植着中药材,所以每次来基本都看农业技术方面的书。”黄建钢说,天气冷了,地里没啥活儿,农家书屋就成了村民最喜欢的地方。
“除了市文广新局配送的书籍,我们自己还收集了部分。目前,书屋配置图书2000余册、报刊7种,包括农业实用技术、农村致富经验、政治法律、文化教育及少儿读物等。”黄家营村党支部书记黄平分说。
“去年,我们为全市486个村配送了图书,每村162种。”齐增玲说,“我们针对各地种植、养殖的实际,因村制宜选配图书资料,尽最大可能满足大众阅读需求,提高书屋使用效率,让广大农民共享文化繁荣发展的成果。”
文化广场上载歌载舞,文化站里人流如织,农家书屋内书香四溢……如今,遍布全市乡村的文化站,成为广大群众愉悦身心的“精神乐园”。在这里,不仅满足了群众的精神需求,还培育出太极拳队、腰鼓队等多个民间文艺团体。
重指导,文化让村风更加和谐“以前这个时候,我不是在家里看电视,就是出去打麻将、玩扑克。可自从村里有了舞蹈队后,我可没闲工夫了。”1月4日下午,正在文化广场上跳舞的南城区石家佐村村民吴建芝,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市里还统一组织舞蹈队员集中培训,派专业人员下乡指导,我们的舞蹈队真是越办越好,常到各地参加比赛。”石家佐村党支部书记吴红杰说,“文化活动丰富了,大伙的精气神高了,村风民风变得更加和谐。”
“为提升基层文艺骨干的专业水平,增强全市广大群众的健身意识,我们对全市农村文艺骨干进行了广场舞培训。”市文广新局局长张京伟说,培训为期8天,共分四期,培训500余人,教学广场舞二十支,并配发了广场舞教学光盘。
除此之外,我市还广泛发动各乡镇文化站、农村文化活动室,组织各类文化活动400余场次。
定州秧歌、京剧、河北梆子等多剧种轮番亮相,11家专业剧团次第登场,20多位资深票友舞台斗艳,经典曲目和新编节目齐上阵,精彩的演出让人目不暇接。去年9月,我市首届戏曲艺术节成功举办,上演了一场文化惠民的“好戏”。
近年来,随着文化惠民提升工程不断推进,市民身边的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精彩。我市正用文化惠民的实际行动,描绘出一幅公共文化建设的时代画卷,提升着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幸福指数。
多形式,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家住中天新郡的市民王跃霖,不仅是文化惠民工程的参与者、支持者,更是受益人。
“广场舞大赛、纪念建党95周年文艺汇演等一系列的文化活动,让咱老百姓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王跃霖说,“尤其是去年夏天,每逢周末,广场上就会有各种演出,演的还都是咱爱看的,有的甚至是身边人、身边事,看着真叫过瘾!”
老人连口称赞的周末演出,正是我市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彩色周末”。“彩色周末”从去年7月9日开始至8月26日结束,每周五19:30至21:00,在贡院广场准时为市民送上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
除了彩色周末之外,我市还先后组织了春节联欢晚会、少儿春节联欢晚会、新年戏曲晚会、元宵晚会、文化部“手挽手筑梦行动”走进定州、农村文艺汇演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大型文艺活动;“非遗传承魅力无穷”传统音乐、戏曲、民间花会展演暨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点亮古城出彩定州”迎春灯会等各种展演,让广大群众共享“文化大餐”。
“我们希望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演出和文化活动,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参与和享受文化‘盛宴’。”市文广新局社文科科长齐增玲说。
强阵地,文化在基层生根发芽
在南城区文化站,干净宽敞的院落,院内多功能室、电子阅览室、健身器材等文化设施一应俱全。“像这样的文化站,每个乡镇都有,我们为全市文化站制作了标准化宣传展板58块,更新电子阅览室电脑58台,并打造了高蓬镇、叮咛店镇等示范站点。”齐增玲说。
为了使文化站更好地发挥惠民作用,我市制定了《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细则》、《乡村文化专项资金管理细则》、《文化站公共文化服务目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明确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指导标准等。
同时,不断加大农村文化设施投入,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各类健身器材等文化设施日臻完善,农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在东亭镇黄家营村,村民黄建钢和几位乡亲正在温暖的农家书屋里,津津有味地看书。
“我家种植着中药材,所以每次来基本都看农业技术方面的书。”黄建钢说,天气冷了,地里没啥活儿,农家书屋就成了村民最喜欢的地方。
“除了市文广新局配送的书籍,我们自己还收集了部分。目前,书屋配置图书2000余册、报刊7种,包括农业实用技术、农村致富经验、政治法律、文化教育及少儿读物等。”黄家营村党支部书记黄平分说。
“去年,我们为全市486个村配送了图书,每村162种。”齐增玲说,“我们针对各地种植、养殖的实际,因村制宜选配图书资料,尽最大可能满足大众阅读需求,提高书屋使用效率,让广大农民共享文化繁荣发展的成果。”
文化广场上载歌载舞,文化站里人流如织,农家书屋内书香四溢……如今,遍布全市乡村的文化站,成为广大群众愉悦身心的“精神乐园”。在这里,不仅满足了群众的精神需求,还培育出太极拳队、腰鼓队等多个民间文艺团体。
重指导,文化让村风更加和谐“以前这个时候,我不是在家里看电视,就是出去打麻将、玩扑克。可自从村里有了舞蹈队后,我可没闲工夫了。”1月4日下午,正在文化广场上跳舞的南城区石家佐村村民吴建芝,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市里还统一组织舞蹈队员集中培训,派专业人员下乡指导,我们的舞蹈队真是越办越好,常到各地参加比赛。”石家佐村党支部书记吴红杰说,“文化活动丰富了,大伙的精气神高了,村风民风变得更加和谐。”
“为提升基层文艺骨干的专业水平,增强全市广大群众的健身意识,我们对全市农村文艺骨干进行了广场舞培训。”市文广新局局长张京伟说,培训为期8天,共分四期,培训500余人,教学广场舞二十支,并配发了广场舞教学光盘。
除此之外,我市还广泛发动各乡镇文化站、农村文化活动室,组织各类文化活动400余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