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民生>>

欢乐庆佳节 民俗闹元宵

时间:2017-02-14 08:57:21  来源:  作者:

□记者张玉凤、赵子超、赵海涛摄影白永民
    铿锵的锣鼓,欢乐的秧歌,热闹的花会……正月十五元宵佳节,中山大地处处欢歌笑语,市民在红红火火的氛围中欢度节日。在开元寺塔广场上,由市文广新局主办的“民俗贺春喜闹元宵”传统文化展演暨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活动,为广大市民献上了一场精彩的传统文化盛宴。
    在元宵佳节这样的喜庆节日里,当然少不了红红火火的大秧歌和花会表演。
    在广场西侧,由邢邑花会表演队带来的炮打五只船、耍狮子、拉丑车等节目精彩纷呈,让现场观众大饱眼福。
    “炮打五只船,在众多花会节目中最具特色和代表性。”邢邑花会第12代传承人郭方成说,由于每次表演都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因此除非特别重大节日,一般只表演耍狮子、拉丑车这些节目。“为了参加今天的活动,我们春节前就开始准备、排练,为的就是让大伙儿看到正宗、地道的花会表演。”
    60多岁的市民贾金坡带着孙子来玩,他说:“每年元宵节都来看演出,但今年能一下子看到这么多民俗传统节目,真是太幸运了。”
    “我还是第一次看这样的表演,比电视上有意思多了。”贾金坡的小孙子兴奋地说。
    在广场北边,长安路街道办事处北宫城秧歌队的大秧歌也火火地“扭”了起来。小毛驴、花轿……演员们精彩地表演,让人群里笑声不断,掌声连连。
    “我们都是北宫城的村民,平时没事儿就在村里的广场上跳广场舞、扭秧歌,今天到城里表演和大家一块儿乐呵乐呵!”秧歌队队长孔春生说。
    “快看看,咱平时爱听定州秧歌,可没想到这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可不,你看这还有北门街高跷呢……”
    在开元寺塔广场广场入口处,两排展板整齐地排列着,展板上展示着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简介及图片,引来许多市民驻足观看。“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板是我们精心准备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市民了解咱们定州的非遗文化,让定州非遗发扬光大。”市文广新局工作人员卢曼介绍说。
    “以前,总觉得非遗离咱老百姓的生活很远,今天不仅了解了非遗项目,还现场观看了非遗节目,这个元宵节过得真值!”市民张少增说。
    上午9点多的文博园广场人山人海,一眼望去,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以“高”为特色的两个节目―――“踩高跷”和“耍中幡”。
    “哇……真厉害,踩着高跷还能翻跟头,早就听说北门街高跷厉害,今天终于开了眼……”人群中不时发出感叹。
    在广场东侧,锣鼓铿锵,彩旗飘扬,正在表演高跷的演员们画着五彩的戏曲脸谱,身着大红大绿的艳丽服饰,近1米高的木跷绑在腿上,表演起来简直如履平地,还不时地跳过方桌、板凳,激发出阵阵喝彩声。
    广场上,子位架鼓、开心锣鼓、腰鼓等各种鼓齐上阵,充满了喜庆、昂扬的气氛。
    子位架鼓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有它独特的魅力。“我们的架鼓要与武术套路结合表演。”子位架鼓传承人刘树英说,从前村里盛行武士会,每年正月十五等节日都要进行表演,架鼓队随之,武士们在鼓乐声中表演武术套路。但遗憾的是,上世纪70年代,武士会逐渐淡去,而架鼓则作为传统花会项目被保留下来。
    “现在,我们村的架鼓队共有20多人,最大的已经81岁,最小的也有60多了。”刘树英说,今天他们五点半出发,7点就到了广场。“我们除了表演传统鼓套,还有自编自创的一些新节目,就是要和大家一起热闹热闹。”
    在广场中,一面印有“东旺镇开心锣鼓队”的旗帜特别醒目,表演者们有的手拿鼓槌,有的拿着钗,以磅薄的气势、欢快多变的节奏,感染着现场每一位观众。
    “我们锣鼓队有25个人,由东旺镇各村的鼓友组成,今天一共准备了13套鼓点。”队长王建弟说,“之所以叫开心锣鼓队,注重的就是心情愉快,队员们都是源于爱好自发组队,希望通过表演把快乐传递给更多人。”
    和磅礴大气的架鼓不同,老年体协三队带来的腰鼓表演则轻松愉快、潇洒活泼。
    “咚咚锵……咚咚锵……”平均年龄已达花甲之年的队员们精神振奋,神采飞扬,在队长李亚英的指挥下,不时变换队形,舞出无限激情和活力。
    这热闹而喜庆的咚咚鼓声,不仅展现了全市文化活动的蓬勃发展,还送来了文明和谐之风。
    “我们北门街高跷有300多年的历史,注重‘武’技,难度比较高。刚才他们表演的叫‘跳方桌’和‘过板凳’,正是北门街高跷的特色节目。”北门街社区干部王占民说,“我们高跷还有‘蝴蝶双飞’、‘仙人跷’等。其中,最难的是‘仙人跷’,由几名演员把另外几名演员抬到头顶上,似一座人山在旋转。”
    “我们北门街社区好多人都会踩高跷,都是从小开始练起。”刚刚表演完节目的任红斌说,表演“跳方桌”和“过板凳”可不是个简单事,需要经过长期练习。表演的时候,还要跟随鼓点节奏,随着板凳一次次增高,踩着高跷翻过板凳,“刚刚我翻过的就是最高的板凳了,有一米五高呢。”
    在广场中央,中幡表演同样吸引了大批观众。只见场中的表演者或顶幡上额,或伸臂托塔,惊险动作连连不断,10余米高、40多斤重的中幡,在表演者的手中、肩上、脑门、下巴、颈背等处上下飞舞、交替腾挪,令现场观众惊叹不已。
    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马氏中幡”第六代传承人马运涛告诉记者,中幡起源于唐宋年间,兴盛于清朝,是体育与娱乐、力量与技巧结合的传统体育项目,分为单练、双人对练和集体练,动作有50多个。
    “我从15岁开始练习中幡,到现在已经15年了。现在我们协会共有50多人,今天参加元宵节活动,既希望在这个传统节日给大家带来欢乐,又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中幡。”马运涛说。
    69岁的市民闫占芬,看得格外认真,她还用相机将表演过程记录了下来。“我还是第一次看到中幡表演,真是太精彩了。”老人激动地说,她从网上获悉元宵节这里有非物质文化项目表演,所以一大早就赶了过来。“我要把这些精彩瞬间都记录下来,让孙子孙女们都看看,了解一下咱们的传统文化。”扭秧歌、闹花会民俗表演舞新春耍中幡、踩高跷绝活绝技展风采锣鼓声声
敲响幸福生活欢乐庆民俗元宵佳节闹
 

 
 
    
 
    
 
    

责任编辑:
下一篇: 正月里来书香浓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