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赵子超、张玉凤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在大辛庄镇东四旺村,却有这样一位农家妇女,她30年如一日,悉心照顾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婆婆。她用无数个日夜的守候,用无微不至的关心,将难以相处的婆媳关系,变成了母女情。她就是东四旺村民宁丽英。
陪婆婆一起“疯”
1987年,宁丽英嫁给寇占平,从此就挑起了照顾婆婆的重任。从一日三餐到端茶递水,从梳头洗脸到洗衣洗澡,她30年如一日,从无怨言。
“刚结婚时,婆婆的病情不太严重,一年犯病两三次,过阵子病情稳定后就没啥事了。”宁丽英说,“可如今她90岁了,一年到头也没几天清楚的日子。”
老人每次犯病时,对家里的大人孩子都会又打又骂,特别是每年麦收期间,病情会十分严重。但是,老人犯病时,却从不打骂宁丽英。
“婆婆一犯病,就会天南海北地说个不停,东一句,西一句的,也不知道她到底说的啥。可是,如果不答茬,她就会生气。”宁丽英说,“没办法,我就只好陪她一起‘疯’。她说啥,我就接啥。只有把她哄高兴了,她才愿意让我照顾。”如今,婆婆只听宁丽英的话,连儿孙的话都不好使。
老人犯起病来,时常整宿不睡,宁丽英生怕有丝毫闪失,就时刻陪在老人身边。她担心老人的身体吃不消,就找医生开了药。可病中的婆婆哪里肯吃,她就把药片碾碎,掺在粥里,一点一点地喂婆婆吃。
随着婆婆的病情日益加重,生活逐渐不能自理。每天,宁丽英一口口地喂婆婆吃饱后,才能放心去忙别的事。伺候老人,不是做几顿饭、洗几件衣裳那么简单,最难的还是擦洗,收拾屎尿等。这样的活计,宁丽英常常一拾掇就是多半天,常常弄得满手脏污,可她却没抱怨过半句。
当好丈夫的“贤内助”
寇占平是一位村干部,农村工作千头万绪,一忙起来就顾不着家。这样,屋里屋外、田间地头那一大摊子事就全丢给了宁丽英。“丽英不仅替我担着照顾老人的担子,还担着家里的大事小情的,让我有精力干好工作。能娶到这么好的媳妇儿,真是我的福分!”寇占平说。
“老母亲一犯病就打骂我,吓得我都不敢回家。这时,只有丽英出面耐心地安抚,她才能平静下来。”寇占平说,“平常的老人八十多岁已经是高寿了,我母亲患病这么多年,如果不是丽英照顾得好,哪能活到90岁!”
照顾精神病人和普通病人不同,需要有更多的耐心和细心。老太太一犯病,语言、行动等都不受控制,经常独自跑出去,找不着回家的路。每次老人走失后,全家就要出去寻找。2015年深秋的一天,老人再次走失,全家20多口人立即挨村挨户寻找,直到第二天早晨9点多,才在隔壁村找到老人。
“我们两口子都是50岁的人了,熬这一宿谁都累得不轻,可丽英一句抱怨的话也没有,她对我母亲就像对自己的亲妈一样。”寇占平说。
传承孝悌家风
在宁丽英的言传身教下,儿女们深深体会着“孝”的真谛。他们经常给奶奶买来衣服、吃的,还常常陪奶奶聊天。
“我们小时候,妈妈既照顾我们,又照顾奶奶,日子过得很累、很辛苦,可她对奶奶从来没发过脾气。”宁丽英的二女儿寇珊珊说,“现在我成家了,知道该怎样当好妻子、当好儿媳、当好母亲,因为妈妈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寇占平有两个哥哥,他是家里最小的儿子。按村里的风俗,老人应该由三个儿子轮流照顾,但是,老人却一直和寇占平生活在一起,宁丽英一句话便道破其中的原由。“婆婆犯病时,只有我哄着,她才能平静下来。如果让别人照顾婆婆,我还真放不下心。”宁丽英说,“照顾老人是子女的义务,兄弟们都是一家人,谈不上谁照顾的多,谁照顾的少。”
宁丽英孝道侍亲的举动,不仅感染着家人,还感动了乡亲们。“宁丽英真是个好媳妇儿,她是我们全村人学习的榜样。”村民张永辉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