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民生>>

改造提升让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

时间:2017-08-22 10:02:29  来源:  作者:

 “现在小区变好喽,不光清了垃圾、修了路,还安了路灯、装了健身器材。早晚下楼坐坐,活动下身体,幸福着呢!”在大道观街社区电建家属院居住了20多年的赵建贞高兴地说。
    电建家属院建于上世纪90年代。由于无人管理,家属院配套设施落后,垃圾成堆、道路破损、雨污不通、管线老化等问题层出不穷。许多住户纷纷搬出,将房屋出租。
    创城“百日攻坚”行动开展以来,北城区、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大道观街社区从清运垃圾、粉刷墙壁、完善硬件设施等方面入手,对小区环境进行全面改造提升。如今,走进电建家属院,扑入眼帘的是粉刷一新的居民楼、平整的道路,分类垃圾桶摆放整齐,车辆有序地停放在车位内。
    这只是我市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作的缩影。据统计,我市共有物业弃管小区201个,绝大多数规模较小,没有物业机构(或企业)进行物业管理和服务,居住人员比较复杂,原单位住户转卖、转租情况普遍。这些小区环境卫生脏乱差,公共区域被挤占,车辆停放无秩序。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我市将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作为重点民生工程,从公共设施、人居环境、物业管理等方面入手,着力解决小区环境“脏乱差”问题。自4月份以来,已累计清理垃圾7000方、清理小广告5000处、安装公益广告4000块、粉刷外墙12余万平方米、硬化道路3500平方米、拆除违建30余处、规划停车位4000处、清理残垣断壁120余处、整治店外店1200余处。同时,在改善环境的基础上,增加公益广告覆盖面,营造浓厚的创城氛围。
    老旧小区治理,怎么改、改什么,必须得到居民的认可。为此,我市通过倡导社区业主自我管理,让社区的事社区管、业主的事业主管,逐渐把社区居民引导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共建共享上来。
    水文队家属院始建于1984年,是全市最早建成的家属院之一。家属院内共有四栋居民楼,284户居民。“院内的居民大多都是在这住了二三十年的老住户。”水文队社区党支部书记畅世林介绍说,“住户大多年龄偏大,而且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有来自东北的,也有来自西北的。”
    地域的差异,造成了生活习惯的不同。在家属院内,60多个腌菜大缸,楼前、楼后的小块菜地,随意搭建的葡萄架,成为家属院内一道道独特的“景观”。
    这些独特的“风景”,虽然方便了住户,却侵占了居民的公共空间,影响了居民的居住环境。“这菜地虽然是方便,可是放车、停车却不方便了。”住户白喜贵说。
    占用公共空间的菜地、大缸、葡萄架必须拆除。创城开始后,水文队社区先召开了班子会确定方案,然后又组织召开党员大会、居民代表会。“我们还把一二层的住户召集到一起开会。”畅世林说,“做好动员工作后,我们安排了10天时间,让住户自查自纠,自己拆除。”
    说干就干,畅世林将自家的三棵葡萄树和葡萄架一起拆除,又将自己仓房上堆积的物品全部清理干净。“这是好事呀!再说人家社区书记都带头拆了,咱还说什么,拆!”78岁的住户马松林主动将自家的两棵葡萄树和葡萄架拆除。
    正是在这种带动下,家属院的住户们开始清理自家的杂物。如今,侵占公共空间的杂物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规划好的车位和干净整洁重新硬化的路面。
    在整治过程中,社区广大居民主动参与,争当社区创建的志愿者。“环境整洁了,住着才舒心,这老旧小区也能换新颜。”84岁的志愿者李尚义对创城带来的变化赞不绝口。
    “今后,我们将按照‘示范带动,典型引领’的工作思路,全方位加强老旧小区的规范化管理,逐步实现社区党组织管理全覆盖、社区居委会管理全覆盖、物业管理全覆盖、社区业主自我管理全覆盖。”市社区办主任吴敬辉介绍说。记者程文昭、赵珍珍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