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民生>>

王占增: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

时间:2017-11-02 09:59:41  来源:  作者:

 □本报记者赵海涛、李佳阳见习生白雪萌

    这阵子,留早镇西南合村民、淑辉家庭农场主王占增总是乐得合不拢嘴,他说:“十九大报告说‘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继续延长三十年’,我这心里别提多踏实了!这样,我们就能和流转户签长期合同,也能更放心、更大胆地往土地上投入了。”
    今年46岁的王占增,从1990年开始就在村里做蔬菜经纪人。20多年来,他每年都要到山东、山西等地联系生意,练就了一双善于捕捉商机的眼睛。
    “2012年,党的十八大就提出,要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王占增说,“报告给了我从事农业、发展农业的信心和力量,第二年我就流转了本村500多亩地,成立了淑辉家庭农场,摸索着用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管理。”
    万事开头难。农场刚成立时,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各类农业机械严重不足,农业技术匮乏……这些,都增加了王占增的种植风险。为使家庭农场尽快步入正轨,王占增东拼西凑地购置农场必需的农机具等。“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土地,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都有浪费。所以,我的农场要实现机械化、现代化经营,让乡亲们看到规模化管理的好处。”王占增说。
    经过4年多的奋力拼搏,淑辉家庭农场已初具规模,并且购置了大型拖拉机、小麦联合收割机、玉米联合收割机、自动打药机等10余台农机。
    “这几年,多亏了国家的农机补贴政策,我们的农机具保有量才迅速增加。”王占增说,2014年,农场需要购买一台大型拖拉机,当时市场价为9万多元。因为享受到农机补贴政策,他只花了7万元,就把拖拉机开回家。
    2015年,我市实施的国家水肥一体化项目再次让王占增享受到国家惠农政策的好处。淑辉家庭农场被确定为水肥一体化实施单位,市农业局免费为农场的300多亩耕地安装了水肥一体化设备。“这批设备不仅实现了浇水、施肥同步进行,而且通过节水喷灌,每亩地还能节省10立方水呢。”王占增说。
    王占增算了一笔帐:水肥一体化项目实施前,每亩地喷农药的人工费10元,浇地电费10元。项目实施后,仅需1人就能管理20亩地的浇水、用药,每亩地成本费仅为5元。
    “除了这个项目,我在2016年,还领到了由国家补贴的总价值2.1万元的节水抗旱优质麦种;在小麦吸浆虫防治关键期,领到了覆盖280多亩麦田的防治农药……”王占增笑着说,“这几年,国家的惠农政策真是掰着指头都数不完。现在,除了种地,我真是啥都不想干!”
    近年来,困扰王占增的农业技术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因为,农业部门将技术送到田间地头、推送到他的手机上。2016年,农场的麦苗得了严重的白粉病,镇农技站工作人员获悉后,立即赶到田里查看。“技术员一块地一块地查看,还亲自演示怎么用药,如何加强后期管理,既专业又细心。”王占增说。
    “另外,市农业局还为我们种粮大户组建了一个微信群,庄稼有啥病虫害,拍张照片传上去,专家立即就能解答了。”王占增晃着手机说,“啥时该浇水、施肥、用药,群里都会通知。这地,你想种不好都不行。”
    农场运营步入轨道后,王占增却更忙了。凡是市里、镇里组织农业技术培训,总是少不了他。“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这目标,需要高素质的职业农民来实现。”王占增说,“我们一定要学科学、用科学,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让农民成为真正令人羡慕的体面职业!”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