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赵梦怡、程文昭
“前恰恰,后恰恰,左恰恰,右恰恰……”近日,在北城区大道观社区四楼文化活动室里,二十几位来自各村、街(社区)的文艺骨干,伴随着欢快的旋律,在练习舞蹈《我们的美好时代》,她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以优美的舞姿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为全面提升基层文化干部和文艺骨干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培育一批优秀的基层文化人才。我们专门聘请了市文化馆的舞蹈教师为基层文艺骨干授课。”北城区文化站站长李永贤介绍说。
近年来,随着文化惠民提升工程不断推进,市民身边的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精彩。广场舞大赛、文艺汇演等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演出和文化活动,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参与和享受着文化“盛宴”。
“我们不仅是观众,还是参与演出的演职人员。”明月豪苑社区老年快乐健身队队长侯秀玲笑着说。从户外跳到室内,从单一的广场舞到多样化的太极、健身操等,从10多人到现在的全社区参与,社区的文化活动得到了长足发展。
“这几年,政府对群众文化工作非常重视,社区也建起文化活动室、排练厅,还配备了音响等各种设备。现在,无论什么样的天气,也阻挡不了我们活动的热情。”侯秀玲说。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加大农村文化设施投入,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各类健身器材等文化设施日臻完善,在不断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同时,也夯实了文化根基。同时,我市还通过各种培训活动,着力提升基层文化骨干的素质,充分发挥基层文艺骨干的力量,将更好的文艺作品送到一线,送到群众身边。
“像这样的培训,基本上每年都有,而且能覆盖全市各个乡镇。”来自市文化馆的舞蹈教师鲁曼说,基层文艺骨干培训不同于其他培训,在创作中要更加用心,更加贴近百姓生活。
“‘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文艺创新。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在十九大报告中,这样的细节要求令我印象深刻。”鲁曼说,文化馆特别注意节目选题,积极选用一些生动鲜活、贴近群众生活的故事为素材,编排简单易学、健康向上的教学曲目,让群众真正的“唱起来、跳起来、笑起来”。
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完善的文化设施,不仅让城市居民走出自家的小屋子,更让广大农村妇女走上了农村文化活动的“大舞台”。
“这几年,政府对群众文化工作非常重视,经常组织我们各舞蹈队集中培训,还定期派专业老师下乡指导,农村的文化活动不断提高。”西里元村舞蹈队长王丽说,“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几十人,我们的舞蹈队也在不断进步。农闲时除了排练,还经常到各地参加比赛,大伙儿的精气神儿可高了。”
距离党的十九大闭幕已经一个多月了,可广大群众对十九大的关注和热情却与日俱增。连这些忙着排练的“夕阳红”们也时常拿起手机,刷微信、看视频,用他们喜欢的方式了解党的十九大有关信息。
“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这让我们老年人非常满意!”明月豪苑社区62岁的老党员李彦茹激动地说,“只有让先进、积极、健康的文化活动占领基层阵地,才能提升全民素质;只有让老百姓成为文化活动的主体,才能激发基层文化的活力和魅力,最终汇聚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力量。”
文化建设不仅关乎个体文化获得感的满足,更关乎邻里关系的和谐,社会的稳定。“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李永贤说,“我们要总结经验,继续前行,在追求艺术文化成就的同时,更要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