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民生>>

让流浪乞讨人员温暖过冬

时间:2017-12-15 13:52:38  来源:  作者:

 
 
 
□本报记者程文昭
    连日来,我市气温持续走低。12月14日,天空更是飘起了小雪。气温骤降,天寒地冻,每年冬季,都是街头流浪乞讨人员最难熬的日子。
    “入冬以后,我们按照市民政局统一安排,启动了‘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安排流动救助车,24小时在街头搜寻受助对象。每天晚上7点到11点,还会展开夜间巡查。”市救助站党支部书记李秀丽说,市救助站重点对火车站附近、自助银行、商场周边等区域加大巡视和救助力度,确保发现一例,救助一例。
    在前几天的日常巡查中,市救助站工作人员发现,西关菜市场附近有位40多岁的中年男子正在流浪。“我们看到他后,马上前去询问,一看竟然还是个‘熟人’。”市救助站副站长贾伟跃说。
    这名男子叫仝胜学,是曲阳县人,由于种种原因在外流浪多年。市救助站连续几年对他进行救助,去年还协调相关社区,帮他找了一处民房进行安置。不知道为什么,他又出来流浪了。
    市救助站工作人员把方便面、火腿肠、棉衣、棉被等救助物资交给仝胜学,还将他送回安置的民房内。“他不愿去救助站,我们就只能隔几天再去看看他,给他送一些救助物资,确保他安全过冬。”贾伟跃说。
    对不愿到站接受救助的人员,市救助站会提供必要的御寒衣物和食品,并做好后续跟踪救助工作。对于愿意接受救助的人员,救助站会为他们提供贴心的服务。
    11月份,市救助站接收了一家外地救助站转回来的一名半身不遂的男子。该男子名叫陶聚良,今年40多岁,周村镇阜头庄村人。在外打工20余年,后因病导致半身不遂,失去自理能力。
    “将他接回后,我们仔细询问了他的家庭情况。由于他老家没有亲人,我们便协调周村镇民政所和阜头庄村委会,帮他办理低保。目前,在村里得到了妥善安置。”李秀丽说。
    每一位流浪人员来到救助站后,首先要保证他们吃的饱、穿的暖,然后再核实信息。然而,部分流浪乞讨人员的身份信息确认起来却有很大难度。一些患有精神类疾病的流浪人员无法提供信息,还有一些人员不愿提供信息,这样便无法确定其家庭住址或亲属所在。
    “对于能准确说明个人信息的人员,我们一般都会安排他们返乡。但那些没有行为能力的痴呆流浪者,遣送回家的难度太大。”李秀丽说,“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安置地,救助站会一直照看这些流浪人员,让他们在这里感受到‘家’的温暖。”目前,救助站内就有10余名无法确认信息的流浪人员。
    “自愿救助、无偿救助”是救助站的救助原则。市救助站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巡查频次等方式,对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因务工不着、寻亲不遇、被盗被骗等原因陷入困境、居无定所的人员,因其他发生临时生存困难的人员等实施救助。截至11月底,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792人,其中帮助687位遇到困难的人员购买返乡车票,105位因不能自己返乡由救助站护送回家。
    冬季流浪人员救助工作涉及面广、人数多,但救助站工作人员少,工作起来难度大。今年,市救助站鼓励公交车、出租车司机、环卫工人及社会爱心人士参与到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中。“如果市民发现周围有流浪乞讨人员,特别是正在挨饿受冻的流浪乞讨人员,请及时拨打110、120或市救助站的电话0312-2393675,工作人员将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实施救助。”李秀丽说,“特别是‘双节’期间,救助站将敞开大门,依法帮助确有困难的人员,让他们过一个温暖舒心的节日。”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社会救助等内容被写进党的十九大报告,这为我们指明了工作方向。”李秀丽说,“救助站是生命的最后一条保障线,我们将始终坚持不忘初心、不放弃、不抛弃的原则,进一步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用实际行动把民政兜底线、救急难、保民生落到实处,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救助对象身边,努力实现街头无流浪人员的目标。”
图为救助站工作人员给贫困人员发放救济品。记者聂资滨摄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