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辞旧岁。”燃放烟花爆竹是国人表达喜庆方式的一种传统习俗。虽说鞭炮声可以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但燃放烟花爆竹不仅存在消防安全隐患,还会产生噪音污染、大气污染,是加剧雾霾的“元凶”之一,划定区域禁
烟花爆竹禁放奏响文明过节乐章
禁放烟花爆竹,不仅是保障群众生命安全、改善环境的客观需要,也是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市持续开展烟花爆竹禁放行动,积极宣传移风易俗,倡导文明过节,让“禁放”理念深入古城人民心中。保障禁放,制度先行
去年以来,根据《治安处罚法》《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和《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我市印发了《关于主城区烟花爆竹燃放管理规定(试行)》《关于主城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通告》等,市区范围内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对烟花爆竹销售及节日期间燃放时间、禁放区域做了详细规定,并加强烟花爆竹源头管控,加大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市公安局还印发了《致我市城区广大市民一封公开信》,明确规定主城区除大年三十及初一、正月初五及十五外,其他时间严禁燃放烟花爆竹,省、市政府发布重污染天气三级以上预警期间全面禁放。同时,积极倡导过年不燃放烟花爆竹,不焚香烧纸,防止大气污染,鼓励人们使用电子鞭炮、礼花筒等替代品。
“之前每逢假日、办喜事的时候,酒店门口就会放烟花爆竹,这些碎屑很难清扫,有时工人要清理很长时间,很辛苦,自从‘禁放’后,我们环卫工人打扫的鞭炮碎屑垃圾少了很多,工作量大为减轻,街道也更整洁了……”清洁街道十余年的环卫工人党建排对“禁放”工作由衷地感到高兴。守护文明,人人有责
每年的正月初八是商家放“开门炮”的日子,以前相互间比着放、便道上放,还要跑到快车道上放,可谓是肆无忌惮。今年正月初八却有极大改善:以前震天的炮声几乎听不到了,城市街道除了车水马龙,一切显得安静祥和,市区主要街道上也很难看到放炮后满地的炮屑和地面上灰白的痕迹。
“以前一到初八,一大早就会被炮声惊醒,在家都能闻到刺鼻的火药味儿,骑自行车出门更得小心,就怕不小心被炮崩着了,今年真是好了很多,上街不用再担心被炮伤着了。”家住明月街的市民张耀宗说道。
据了解,今年农历正月初八这天,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共劝阻预燃放烟花爆竹商家219家;经批评教育果断停放43起;移送公安机关处理12起;暂扣鞭炮17捆、烟花37箱。市公安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因燃放烟花爆竹造成伤亡事故0起,连续五年未发生伤亡事故;去年以来,共查处非法燃放烟花爆竹案件10起,行政处罚10人;非法储存、运输烟花爆竹案件7起,收缴非法烟花爆竹3000余件,共抓获嫌疑人9人。倡导禁放,破除陋习
实行禁放是建设生态之城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文明创建的大势所趋,是维护群众利益的现实需要。为此,我市号召广大党员干部不放或少放烟花爆竹,以低碳、绿色的方式过节。
市环保局向全市人民发出倡议:拒绝燃放烟花爆竹,严禁焚烧秸秆垃圾,低碳环保绿色出行,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让我们的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共同营造更环保、更安全、更健康的节日环境。各乡镇也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横幅标语、宣传单、协议书、公告栏、文艺活动等多种方式向居民宣传禁燃禁放的原因及有利之处,让这个观念真正得到百姓的理解和认同。
西城区南会同村村民谷红强节前就把鞭炮买好了,这次买鞭炮花了不到
300元,比去年省了2000多元。“今年我从减少鞭炮做起,文明节俭过年。”谷红强说,村规民约提倡用电子鞭炮替代传统鞭炮,自己少买点也为环保做贡献。“以前过年,家家户户都要放鞭炮,每家鞭炮钱平均要花去1000到3000元,甚至上万元的都有,现在改用电子鞭炮,减少浪费还环保。”南城区党委宣传委员刘庆然说。
记者从市烟花爆竹专营公司了解到,今年春节全市烟花爆竹销售量大幅下降,春节期间销售6.66万件,去年销售10.83万件,同比下降近40%。市环保局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月1日至2月25日,全市PM2.5平均浓度为101微克/立方米,与2017年同期相比下降32.67%;1月1日至2月25日,全市优良天数22天,重污染天数15天,与2017年同期相比,优良天数增加9天,重污染天数减少8天,我市大气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禁放烟花爆竹,根在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我市让广大市民从思想上“知道”变成行动上“做到”,把文明、低碳、生态理念,与时俱进地渗透到民俗文化中,以最贴近时代的方式给予传承和放大,着力打造美丽宜居之城。(记者张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