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堵结合”取缔市区马路庙会
民俗文化拉动旅游消费增长
我市2018年元宵民俗文化节于日前完美收官,三天时间里,“定州非遗及花会表演”“特色美食文化展示”“特色文化产品展示”“休闲文化游乐项目”四个主题活动引爆市民年节生活,客流量达75万人次,游客接待量创历史新高;各类商品销售额近1000万元,其中餐饮食品类收入占总收入的80%,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文化节的举办,在弘扬优秀传统民俗文化,推动移风易俗、文明过节的同时,有力提升了城乡文明和群众文明素质,带动了节日旅游业的繁荣,拉动了消费增长,促进了经济发展。
一年一度的市区元宵节庙会是我市的传统节日庙会。每年正月十五前后,大量市民和周边县(市)群众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定州古城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增添了浓重的节日喜庆气氛,丰富了人们的节日文化生活,但同时也产生了不少问题。如,庙会占道经营问题十分突出,阻碍交通秩序,损害市容卫生;所售商品低劣,档次不高,假冒伪劣泛滥,食品卫生难以保证;人流量大,偷盗、肢体冲突、酒后滋事等恶性事件频发,与我市文明城市建设格格不入。
庙会亦称“庙市”,唐代已经存在,在寺庙节日或规定日期举行,一般设在寺庙内或其附近,故称“庙会”。早期庙会仅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交流的需要,庙会在保持祭祀活动的同时逐渐融入集市交易活动,这时的庙会又得名为“庙市”,成为中国市集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交流城乡物资,满足人民需要,有一定的作用。后随着人们的需要,又在庙会上增加了娱乐性活动,于是过年逛庙会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活动。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我市绝大多数庙会都没有“庙”了,没有了进行祭祀的庙会载体,剩下的只有占道经营的马路市场和难登大雅之堂的娱乐活动,甚至有的庙会上还大跳脱衣舞,低俗色情表演充斥其中。庙会发展到现在已严重变味,依法取缔占道经营的城市马路庙会势在必行。
为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借助传统节日庙会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动移风易俗文明过节,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推进文明创建常态化,加强庙会期间的市容秩序管理工作,我市突出“疏堵结合、标本兼治”,进一步引导、规范节日庙会活动,采取有效措施根治马路庙会占道经营:在“堵”上,发布《关于依法取缔正月十五市区马路庙会等违法行为的通告》,市区范围内所有违规占用城市主次干道摆摊设点形成的庙会全部依法取缔;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法违规从事店外经营,不得占用城市道路、广场、街道游园等公共场地设置市场、摊点开展经营活动等,全力保障群众过一个欢乐祥和的元宵节。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主导作用,广泛发动、全民动员,大力宣传取缔马路庙会的目的和意义,面对面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教育引导广大市民认清马路庙会的弊端和危害,赢得群众和商贩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加大执法力度,出动执法人员500余人、执法车辆20台,在市区10个关键路口和重点路段设置卡口,24小时不间断巡查,对流动商贩进行宣讲和劝返,及时做好违规摊点取缔、规范和疏导,使马路庙会占道经营得以彻底取缔。
与此同时,着力做好“疏”的文章。我市下大力弘扬优秀传统年俗文化,积极引导、规范传统民俗活动,通过商业化运作模式,为挖掘、传承优秀传统民俗文化搭建平台,搞好服务。在开元寺大街、贡院广场和崇文街举办了盛大的2018年元宵民俗文化节,引导广大市民通过喜猜灯谜、共吃元宵,耍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等传统民俗活动,移风易俗、文明过节,挖掘、传承优秀年俗传统文化,推动传统节日在传承中走向振兴。
据了解,3月1日―3日元宵民俗文化节期间,除了精彩的传统民俗表演外,兴定秧歌、子位吹歌、解咬村皮影戏等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也前来助兴,特色商品展销区集中了吃、喝、玩、赏等众多文化、美食商品,“闹元宵.猜灯谜”、集章寻宝等现场参与性活动轮番上演,加之夜晚灯火璀璨的古城夜景,吸引了我市及周边县市如潮的游客涌至定州古城,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带动了古城旅游和消费的增长,促进了经济发展。据统计,三天时间古城客流量达75万人次,各类商品销售额近1000万元,其中餐饮食品类收入占总收入的80%,均创下历史新高。仅元宵节当天,开元寺大街客流量达13.3万人次,商品销售额176.2万元;贡院广场客流量6.8万人次,销售额82万元;崇文街客流量18.6万人次,销售额191.4万元。(记者孙新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