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远(左一)正在阅兵训练中。记者赵子超
身姿挺拔的军人,整齐有序的方阵队形,精良先进的武器……在不久前举行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定州籍战士牟远参加了院校科研方队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日前,牟远载誉归来,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
“当我站在天门广场上,为祖国向全世界人民展示出她的强大和繁荣,展示出人民军队的强盛时,感到无比荣光。”回忆参加阅兵式的情景,牟远仍十分激动。
参加阅兵是我梦寐以求的事
牟远是叮咛店镇四合庄村人,今年27岁,2011年入伍,现在北京卫戍区警卫三师装甲团服役。入伍8年来,这是他第一次参加阅兵,也是他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事情。
“我是在今年大年初七接到阅兵训练任务的,原本打算第二天休假回家,结果家也没回直接就去参加集训了。”牟远说,“因为我以前曾在警卫一师服役,负责警卫工作,有一定的训练基础,所以被选入教练员行列。”
此次任务首先在各军区筛选教练员,每名教练员负责训练一个排面,然后再进行集中训练,整个阅兵式共筛选了300名教练员,牟远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先集训了一个半月,那段时间训练强度特别大,我的脚踝和膝盖一直处于一个从肿到消肿的过程。”牟远说,“虽然每天很苦很累,但是没有一个人退缩,大家都是比着劲儿的训练,比着劲儿的进步,谁也不想落后。”
除了高强度的训练和伤痛外,牟远他们还要对抗严寒的天气。“刚过完年那会儿,集训的地方气温仍然很低,我们训练时就穿一件秋衣和外套,每次训练完不仅衣服湿透,而且外面还会结一层冰。”牟远说,“作为教练员必须要克服这些困难,只有自己的动作做到高标准,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练员,顺利完成阅兵任务。”
“入伍从军是我从小的梦想,能够参加阅兵更是梦寐以求的事情,是荣耀、更是鼓舞。”牟远说,每当想起要走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他心情就无比兴奋和激动,所有的苦和累都化作了勇往直前的动力。
96米128步谁也不能“掉队”
集训结束后,牟远被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负责训练院校科研方队的一个排面。国防大学的参训人员都是科研干部,普遍存在训练经历较少、年龄偏大情况,要想达到阅兵要求,不仅对参训人员是一种挑战,对身为教练员的牟远来说更是一种挑战。
“我训练的这些‘士兵’可以说就是零基础,一切都要从最基本的动作开始练起,而且院校科研方队还是端枪受阅的方队,训练起来难度非常大。”牟远说。
从早晨8点开始到晚上9点结束,每天13个小时的训练量对于这些参训人员来说,无疑是到了极限。尤其是在最关键的步伐———正步训练时,每一步距离75厘米、高度30厘米的标准,一个动作坚持半小时的时间,高强度的训练让很多队员有了想要放弃的念头。
“当时,我意识到绝不能‘穿新鞋走老路’,不能用年轻人的训练方法来训练这些‘新兵’。训练方法科不科学?合不合理?能不能接受?都必须考虑全面。”牟远说,“为了让他们放下思想压力,每次训练完,我都会跟他们交流训练心得,谈训练感受,给他们加油打气。”
阅兵时,徒步方队要从东华表到西华表之间96米的距离踢出128步。训练时,牟远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96米128步谁也不能掉队。”经过牟远的一番激励,队员们斗志昂扬越练越勇,每次训练结束后还要自己加训2小时。
在牟远和队员们的共同努力下,经过2个月的高强度练习,他们顺利进入阅兵村参加整体方队训练,进入阅兵前的最后一个训练阶段。
受阅是我一生值得铭记的经历
进入阅兵村后,牟远和他的队员们感受到了更加浓烈的阅兵气氛,这里汇集了所有参阅的方队。每天他们都会拿出百分之百的精气神投入到紧张地训练中,就连晚上休息的时候,脑海里都在模拟训练的过程。
“在阅兵村训练的时候正是夏天最热的时候,经常在近40度的高温下练习,地表温度更是高达60度,每天训练完毕都会全身湿透。”牟远说,“踢腿、伸展、摆臂,这些动作看似很简单,但是要达到整齐一致就不容易了,每练一个小时,衣服上就能拧出哗哗的汗水。”
阅兵训练不仅仅是练动作,更多的是练意志。几个小时的站军姿、几公里的踢正步,每天高强度的训练几乎让人精神崩溃,牟远和他的队员们凭着顽强的意志、能吃苦的信念、不服输的闯劲坚持了下来,他们心中始终铭记:“我是受阅军人代表、我是一名战无不胜的军人!”
“96米的距离,在1分06秒内走完128步,我们可以说完美的完成了任务。”回忆起参加阅兵时的场景,牟远言语间掩饰不住自豪和喜悦,“本以为正式阅兵的时候会很累,但是在当时紧张激动的气氛下,一点也不觉得累,特别是经过天安门城楼时,激动的心情无法用言语表达,这1分06秒是我这辈子最光荣的时刻。”
当谈起阅兵的收获时,牟远说:“今天的奋勇拼搏,只为国家尽一份军人应有的努力;今天的勇往直前,只为将来不留从军的遗憾。每一名军人都有一个为国尽忠梦、阅兵梦,一人受阅、全家光荣,一次受阅、终身荣耀,这是我一生值得铭记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