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新时代的劳动者】张占民:倾力传承发展 让子位吹歌焕发新活力

时间:2024-05-15 10:06:56  来源:定州日报  作者:张曼

“10岁左右是学习吹歌技艺的最佳年龄,我是从11岁开始学艺的。”张占民在自己创办的子位吹歌艺术学校课堂上说。

张占民作为子位吹歌第九代传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创办学校培养吹歌人才一直是他的梦想。如今,子位吹歌艺术学校已创办16年,培养达到技艺水准的学员80余人,其中20余人凭借吹歌特长考取了专业艺术院校或被艺术院团录用。“这是祖辈留下的遗产,我们要持续传承下去。”张占民最大的愿望,是将子位吹歌这一优秀文化艺术世世代代传下去。

苦练吹歌五十载

子位吹歌主奏乐器以管子为主,配以唢呐、笙、笛以及锣、鼓、镲等打击乐器,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因其发生发展的中心地都在子位镇而得名,该镇也成为华北地区享有盛誉的“吹歌之乡”。

谈到学艺经历,张占民说,他自幼痴迷吹歌艺术,11岁拜本家吹歌艺人张海银为师,并得到多名民间老艺人的指点,学习管子、唢呐、笙和民间吹歌传统曲目及演奏技法。“老师教的谱子不是现在的五线谱,早先都是口传,不写本儿,你一句我一句,口传下来的。”张占民说。

“千日的管子百日的笙,三年的管子不中听”。在吹歌的所有乐器中,尤以管子最难学。张占民练功非常刻苦,经常练习到晚上十一二点钟。冬天在野外练习,手冻得像馒头也从不间断;夏天在大沙河边练,蚊虫叮咬也不在乎。凭着这种坚持不懈的韧劲,张占民全面传承了子位吹歌传统曲目及演奏技法,熟练掌握了管子、唢呐的演奏技巧、技术和艺术风格,练就了一身出色的吹歌技法,并且一吹就是50年。

2006年,在全国首届吹歌展演比赛中,张占民以子位吹歌传统曲目《放驴》,一举夺得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特别优秀奖,并获得“全国吹歌大王”荣誉称号,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民间吹歌艺人。

张占民的演奏技巧娴熟,表演细腻,音色圆润,尤其对作品理解深刻,对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作品有着独特的诠释能力。咔戏河北梆子《大登殿》和京剧《智斗》是他的保留曲目。他的演奏韵味丰富多变,模拟人声惟妙惟肖,受到业内人士和观众的广泛好评。

创新传承激活力

张占民介绍,子位吹歌最早是在村里王氏家族中传承的,素有“吹歌看子位,子位数王家”之称。上世纪40年代,本来只有王家传承的吹歌艺术发生改变,从一枝独秀发展到百花齐放,吹歌艺人发展到了200多人。

2008年,子位吹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张占民更加坚定了传承创新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上世纪80年代,子位二村许多村民都会演奏吹歌,村里有10多个吹歌班。近年来,随着老艺人相继辞世,越来越多年轻人外出打工,村里全面掌握吹歌技艺的人越来越少。

为了更好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张占民充分利用学生寒暑假时间,在子位二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义务组织吹歌教学活动,培养“娃娃学员”,并带领他们登上定州市2024年春晚,实现了非遗文化的薪火相传。

几十年来,张占民先后培养子位吹歌学员300余人,教授管子、唢呐、笙和子位吹歌的传统曲目及演奏技法。学员遍及定州、安国、曲阳、无极等地。2003年,张占民还和儿子张鹏一道成立了“子位红星吹歌艺术歌舞团”,每年的大小演出不下百场。据了解,从子位二村走出的此类歌舞团已有10余个。

“随着子位吹歌多次登上中央电视台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定州子位吹歌艺术学校的建立、定州市文化传统音乐培训基地挂牌等一系列传承推广活动的开展,在子位吹歌爱好者和表演者的共同努力下,子位吹歌将实现更好地传承发展,在新时代焕发出特有的魅力和光彩。”对子位吹歌的发展,张占民充满了信心。

责任编辑: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