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谷晓丹)我市积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实现了文化为民、文化惠民、文化利民,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全市又好又快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以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为重点,通过汇集各种社会资源,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全力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方便、快捷、完善的文化服务平台,让广大群众共享文化建设成果。筹措资金1000多万元,建设了29个集图书阅览、信息共享、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文艺骨干培训、青少年校外活动和农村文化市场监管等于一体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同时,积极探索公私合作的文化设施建设模式,建成了文化氛围浓厚的中山公园、张寒晖文化广场、苏东坡文化广场等活动场所以及多面文化墙和多个文化长廊,特别是在中山公园建设中,将刘禹锡、张寒晖、晏阳初等多位定州历史名人雕塑陈列其中,激发了广大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满腔热情。
积极打造“十分钟文化圈”,任何一户居民,从家里步行或骑车10分钟,都能找到合适的文化场所。目前,我市160个村建起了文化广场,300多个村建起了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建成文化名镇6个,文化名村26个,文化大院32个,文化公园2个,农村书屋60个,丰富了广大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钮店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大辛庄镇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全面提升文化服务质量。采取 “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通过多种途径发现、培养、激励文艺人才,健全基层文化队伍。从乡镇干部中选拔了29名责任意识强、熟悉文化业务、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的人员,担任文化站站长。实施“农村艺人”培训工程培育人才。由市文化馆、文联等单位抽调业务骨干深入农村,指导成立文化、文艺团体600多个,培训农村文化中心户、文化带头人、文化活动积极分子等3500多人。活化载体激励人才。在全市组织开展文化资源普查,对戏剧、曲艺、民间工艺等100多名表演艺术工作者建立了艺术档案;组织开展了文化名镇、名村、名品、名人等系列评选活动,评选出文化名人80位,市财政拿出26.9万元,进行了表彰奖励。
广泛开展文化公益活动。紧扣时代主旋律,组织举办改革开放30年、庆建国60周年等十余场专题文艺演出,讴歌定州人民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着眼打造地方文化品牌,每年举办“张寒晖群众文化艺术节”、“农村特色文化文艺汇演”、“定州秧歌汇演”“子位吹歌展演”等四大特色文化节,参与群众达50万人次。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先后设立了“定州文化慈善基金”、“张建军寒门学子救助基金”和“陈占营见义勇为奖励基金”,累计救助寒门学子500多人。组织开展送文化进企业、进军营、进农村、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实现城乡文化交流互动。2009年以来,举办专家科技知识讲座32场,播放科技光盘60场,听课群众达10万人次;开展“激活市场主体暨送文化进企业”10场,开展“迎国庆老年人送文化下乡”文艺演出80场,送戏到村120场,送电影下乡180场,累计观看人数达80万人次。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