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民营经济篇
一片片现代化的工业聚集区,展现出一幅幅美丽的新型工业画卷;一排排现代化的高标准办公大楼,洋溢着一缕缕清新的自然气息……
“十一五”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依靠优惠政策强力推进民营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在新时期的创业大潮中,逐渐撑起了县域经济的“半壁江山”,成为强市富民的“助推器”。截止到2009年,全市民营经济组织个数达到21384家,全市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127.25亿元,同比增长15.77%;上缴税金4.99亿元,同比增长17.1%,成固定资产投资3040万元。
制定优惠政策 争创宽松环境
“只有制定科学合理、宽松优惠的政策,才能营造千方百计谋创业、千辛万苦去创业、千军万马兴创业的发展局面,进一步推动我市民营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市委书记杨宝东在全市民营经济发展会议中多次强调。
“市长崔立新多次带队到非公企业进行调研,详细了解情况,现场解决问题,使我们民营企业主深受鼓舞”,市金龙金属制品公司经理成斗尔兴奋地说。2006年以来,为充分树立“你投资、我服务,你办厂、我上岗,你赚钱、我发展”的双赢理念,我市对投资超千万元的在建项目、招商项目和重点企业,实行市领导分包责任制,定期深入到定洲电厂、伊利乳业、长安汽车、旭阳焦化等重点企业和部分骨干企业进行调研走访,极大地解决了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成立了市行政服务中心,充分完善“一厅式办公”、“一条龙”式服务,真正实现了“便民、高效、规范、廉政”。起草了《关于印发定州市支持鼓励民营骨干企业发展暂行办法》、《关于对入统工业企业开展“五了解五帮扶”活动的通知》、《关于对民营企业提供资金、技术、用地支持的若干意见》,在科技创新、全民创业、维权减负等方面提供了政策依据,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创优了环境。
“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一系列优惠措施的相继出台,为全市民营经济的健康、快速、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被誉为“草根”经济的民营经济正在和煦的暖阳里茁壮成长!
严格程序操作 推进民企改革
——企业改革工作强力推进。全系统36家企业已完成改制34家,改制完成率达94%;
——职工安置工作成效显著。完成了丝绸厂、叮咛店毛纺厂、诺恒药业、方圆药业、日用化工厂、燃料厂、服装厂等7家企业的职工安置工作,累计完成职工安置企业24家,累计安置职工6570人;
——资产处置工作稳步进行。康泰动物药业公司进入拍卖程序,水暖器材公司正在运作破产。
……
改革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在具体操作中,我市始终坚持“三轮助推,同向实施”。在制定方案上,坚持“依法依策、不越界、不违规”的原则,严格改革操作程序,严格遵照政策法规规范运作;是在执行方案上,坚持“因企制宜、彻底改、改彻底”的原则,实现国有资产全部退出,职工身份彻底转换。在解决问题上,坚持“实事求是、遵历史、重平衡”的原则,保持一个尺度、一个标准,政策面前人人平等,方案操作事事透明,确保了改革的顺利进行。
健全服务体系 增强发展后劲
健全服务体系,是民营经济增强发展后劲和加快发展的保障。而我市2006年银企联谊会的成立,则解决了广大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燃眉之急。仅2009年,东方铸造、华光烛业、宝光刀具、四新工业等企业就与金融部门有效对接20余次,达成贷款意向2.2亿元。
组建协会,规模发展。成立了“定州市运动体育用品行业协会”,入会企业120余家,逐步实现运动体品行业发展“六统一”(统一原料采购、资源配置、贷款融资、担保抵押、销售价格、销售区域)。进一步完善了钢网协会的各项规章制度,引导协会向规范化、自律化方向发展。积极筹建铸造协会,为铸造行业的协调发展创造条件。
培植基地,搭建平台。
浩荡东风平地起,正是满帆快进时。回顾“十一五”,在古城百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民营经济激情澎湃、奋力进取的美丽画卷已然铺开;展望“十二五”,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一支支乘风破浪、扬帆远航的壮丽凯歌正在奏响!
记者周勇 白永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