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定州要闻>>

统筹城乡绘新图

时间:2011-03-31 11:24:51  来源:  作者:

——展望“十二五”发展蓝图系列报道之四

     “十一五”时期,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取得长足进展。但城乡居民收入仍有较大差距,据有关部门统计,到“十一五”末,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20元。同时,在公共服务、社会福利等方面,城乡差距也很明显。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成为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的关键。“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下大力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条件,加快从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转变。”市委书记杨宝东在市委五届七次全会上的讲话语重心长。市委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农业优化升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nbs

|<<<<<1234>>>>>|
p;                                                                                                                                                                                                                                                                                                                                                                                                                                                                                                                   &nbs
p;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把农业、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统筹考虑,完善现代农业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定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为我市未来五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描绘出一幅美好蓝图。
农业:加快发展高效农业 推进产业化经营
    我市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粮食连续8年丰收,去年总产居全省第一,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有着重要作用。《纲要》把稳定粮食生产放在发展高效农业的突出位置。稳定面积,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着力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耕地面积稳定在7.7万公顷左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 80万吨左右。   
蔬菜、奶牛、苗木是我市三大传统特色产业,通过提升品质、培育品牌、扩大销路,才能使特色农业做大做强。实现我市传统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转变。
《纲要》提出,要壮大畜牧业,推进标准化生产,到2015年,全市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达到80个以上,猪、牛、羊、禽出栏分别达到100万头、6万头、 35万只、566万只,奶牛存栏达到5万头以上。振兴蔬菜业,大力推行“五建设、一提升”,即标准化生产示
范基地建设、专业示范村建设、专业种植大户建设、专业营销队伍建设和蔬菜加工企业建设;实施蔬菜产业提升工程,促进蔬菜产业上档升级,打造京津绿色蔬荚生产基地。提高林果业,优化苗木品种结构,优质苗木面积达到80%以上,苗木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左右,争创“中国苗木之乡”。发展循环农业,依靠政府主导、农户实践,形成各具特色的循环农业模式,大力推进农牧业生产清洁化、资源化和循环化。
    坚持走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才能不断把特色农业产业做强做大,提高资源综合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十一五”时期,我市农业产业化不断推进,国香养殖等一批重点龙头企业投产,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7%。《纲要》提出,通过壮大龙头企业、推进产加销一体化的方式,推进产业化经营,到 2015年,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70%,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覆盖农户50%以上。
农村:优化农村环境 统筹城乡发展
农村新民居建设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载体,对改善农民生活、改变农村面貌,促进农村发展意义重大。到2010年,我市已有21个省级新民居示范村开工建设。《纲要》提出,到2015年,力争全市新民居建设改造面达到30%以上。
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长效机制。综合推进农村各项配套改革。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健全在依法、自愿、有偿基础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加快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深化农村信用社、供销合作社改革,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推动公共服务一体化。加快建立以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同城同待遇。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农村文体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共同进步。
          农民:千方百计增加收入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核心内容。《纲要》提出,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推进收入结构调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保持农民收入不断增长,组织引导广大农民在产、供、销等方面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
建立支农保障。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农业稳定发展。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促进农业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村人口向城市和小城镇转移。加大农民外出务工就业指导和服务力度,深入开展工伤保险全覆盖行动,健全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记者 李志超

|<< <<<1234>>>>>|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