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绿色农业篇
90年,斗转星移,悠悠历史长河中,弹指一瞬间。
粮食丰则人心定,粮食稳则天下安。“农业是基础”始终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无论科技如何现代化,人类都离不开赖以生存的地球,离不开“水,食物和蔬菜”。百姓丰衣足食,社会必然和谐安宁。
民以食为天,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安全始终是头等大事。我市农业从土地改革,到家庭联产承包,到取消农业税、粮食直补等各项惠农政策,再到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得到了全面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从建国之初农业生产的一穷二白到目前现代农业体系的全面建立,我市农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粮食产量大幅提升,农业基础雄厚,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04元增加到5056元,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1949年的2667万元增长到2010年的76.52亿元;粮食总产从1949年的85920吨增长到2010年的69.7万吨;……
一连串的数字,勾勒出我市倾力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现实图景和辉煌业绩。
农业传统种植向现代农业发展
我市是河北省农业大市,过去农业只是粗放经营,依靠粮食作物种植,品种单一,产量不高,形成了农作物种植为主的农业经营模式。随着国家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放宽,我市农业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逐步形成了以小麦、玉米种植为主,谷物、大豆、油料花生作物为辅的种植形式。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又逐步发展起蔬菜种植模式,形成了大棚蔬菜,苗木花卉种植等多种种植并存的状况。
近年来,依托现代农业循环农业科技示范园,积极推广种养结合、农畜结合的生态立体农业循环模式,种植带动养殖,养殖催生加工,加工反哺种植,努力打造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的“种植养殖—加工—综合利用”循环农业产业链,实现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条生态化、废物循环再生化。
市委、市政府坚持用抓工业的理念和办法抓农业,大力实施“龙头”带动工程,加大对已有农牧业的扶持和支持力度。 今年1月9日,我市与北京首都农业集团,签署了占地2.5万亩,总投资15亿元的现代农业循环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项目,重点建设3个示范区和1个职业技术培训学校;2万亩优质苜蓿、粮食作物和5000亩马铃薯种植示范区,3万头高产奶牛养殖示范区,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和奶弄职业技术培训学校。
我市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动全市的农业产业化进程,培育形成蔬菜种植、奶牛养殖和苗木花卉三大特色产业,现代农业生产格局初步形成。
绿色农业向品牌农业发展
发展农业特色经济,打造品牌农业,成为我市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和目标。为此,我市进行了有益探索,先后注册 “中州绿”、“天冠”、 “丁绿”韭菜等蔬菜品牌,“王宗”肉制品,“生产”肉食、 “黄家营”葡萄酒,“中山松醪”酒等品牌,建设了定州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加强蔬菜种植的科技含量,产品并不断打入省外市场,远销北京,东三省、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成为北方地区叫得响农业品牌。
黄家营葡萄酒庄以现代生态农业为设施手段,建成现代生态农业、发展葡萄酒经济、旅游度假、休闲居住为一体的体验庄园生活的农业大观园,增加了农民收入。
发展设施农业,有利于发挥资源优势、培育区域特色产业,带动规模扩展,加速“三品”(无公害、绿色、有机)开发,培育名优品牌,突出抓好高效节水日光温室、钢架大棚连片建造、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等现代农业示范工程,在有限的土地和水资源条件下,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促进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历史性突破
随着
农业龙头项目的带动,使我市农业发展又步入一个新台阶。我市9家龙头企业通过国家或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283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3家,保定市级14家,定州市级38家,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7.3%。
我市不断加大行政推动和资金扶持力度,使苗木花卉产业得到迅速发展。目前,苗木花卉面积达10万亩,产值2.94 亿元。40多个种类、70多个品种,基本能够满足我国北方大中城市园林类所需要。40多个种类中包含了我国温带、暖温带、寒带气候的产品,花农在专业技术部门的引导下,从全国各地以及日本、朝鲜、韩国等周边国家逐渐引进驯化了不少新的品种,以大部分灌木为主,在亚乔木生产上应有尽有。
粮食生产总量实现“九连增”
我市素有“北方粮仓”之称,粮食连续9年丰收,去年总产居全省第一。记者日前采访中看到,80万亩已经开镰的小麦。农业部门预测,今年小麦平均亩产可达463公斤,比去年提高了43公斤。
我市是农业部、河北省确定的部省共建土地深松项目示范县,今年春季600多台深松机械将深松面积扩大到40万亩,涉及10多万农户。
近年来, 我市全面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实施市、乡、村三级干部示范工程,先后在东亭、息冢、明月店等乡镇建设了7万亩高标准吨粮田,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全市粮食作物良种推广率达到95%以上,大批高产、优质、高抗品种得到推广应用。在示范田的带动下,各乡镇(办)都建设了粮食生产高产千亩方,村村都有高产方田。同时围绕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降低粮食生产成本,对生产基地进行区域化、规模化调整,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145万亩。
采用先进实用科技,全面推广普及科技种植,使我市农业发展水平大幅提高。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小麦氮肥后移、小麦一喷三防、蔬菜设施生产、地膜覆盖种植等技术的普及推广,应用率达80%以上。我市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大力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农业机械化和农村电气化水平明显提高。到2010年底,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发展到204.7万千瓦,机耕机播率达100%。小麦机收率达100%,玉米机收率达36%。国家农业部韩长赋部长和陈全国省长到我市考察时,对深松作业表示了充分肯定。
2010年,粮食播种面积147.4万亩,总产71.2万吨;玉米播种面积66.6万亩,总产37万吨,油料播种面积25万亩,总产7.1万吨。小杂粮播种面积5.6万亩。全市蔬菜播种面积54.5万亩,蔬菜总产值达26.28亿元。畜牧业奶牛存栏4.35万头,全部实现规模化养殖,年产鲜奶18.45万吨,实现产值5.29亿元。全市生猪存栏56.09万头,家禽存栏580.46万只,羊存栏21.26万只,畜牧业实现产值27.41亿元。 油料、肉类总产位居“全国百强”,是联合国工发组织确定的“国际绿色产业示范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油料生产大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国家生猪活体储备基地”,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先进市”、“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全国富民兴农先进市”、“全国农业科技示范入户工程示范市”、“全国秸轩养牛示范市”、“河北省农产品加工基地示范县”和河北省“蔬菜之乡” 、“全国土地深松示范县”、“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示范市”等荣誉称号。
记者 王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