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作为“全国文化先进县”的定州市,把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把文化场地、文化设施、文化活动、科技知识送到百姓身边,循序渐进引导农民树新风、长知识、提素质、增本领。“十分钟文化圈”工程已成为该市文化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
本报讯(刘虎 杨梦来)文化广场上,唱红歌、品戏曲、跳健身舞;文化活动室里,打球、下象棋、习练书画;文化长廊,美化环境,扬正气、革陋习,劲吹文明新风……盛夏时节,在定州城乡走一走、看一看,我们会发现,“十分钟文化圈”工程给群众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已经成为该市文化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
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十分钟文化圈”的建设目标是:村里的任何一户居民,从自家门口出来步行10分钟内,就能找到合适的文化活动场所;邻村之间文化活动交流,骑自行车十分钟内就能到达文化广场;开车十分钟内就能到达乡镇的综合文化活动场所。
定州市下辖25个乡镇(办事处),517个村街(社区)。改革开放以来,富裕起来的农民对文化生活的渴望与农村文化设施的陈旧落后、文化活动的贫乏矛盾日益凸显。单纯的送文化下乡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基层群众的需求,农民既希望能经常在家门口享受文化,又有着参与文化活动的迫切愿望。“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大力实施‘十分钟文化圈’工程,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力促文化与政治、经济、社会、党的建设全面协调发展,让广大群众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定州市委书记杨宝东表示。
经过调研,2007年定州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定州市农村文化建设规划》等一系列文件,决定在全市打造“十分钟文化圈”。该市按照“一村一室一场”、“一中心村一站”的要求,建设文化活动室、文化活动广场和综合文化活动站。
为解决建设资金这一难题,定州市从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入手,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的原则,采取财政出一点,社会筹一点,部门帮一点,向上级争取一点的办法,投资近千万元在全市25个乡镇(办事处)建成了29个集图书阅览、广播影视、信息共享、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等于一体的高标准乡镇综合文化站,并配备了专职文化站长,具体组织和指导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与此同时,该市建设文化公园2个,又因村制宜在360多个村建起了文化广场,几乎村村建起了文化活动室或文化长廊(文化墙),253个村建起了农家书屋。“十分钟文化圈”的阵地建设已经基本完成。
让广大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华灯初上的高蓬镇文化站人头攒动、欢声如潮,钮店社区秧歌队在优美的旋律伴奏下翩翩起舞,吸引了众多群众观看。尽管从编导到演员、配乐都是业余的,但演员们的眼神、表情、动作一丝不苟,现场不时传出叫好声。“十分钟文化圈”工程赢得了老百姓的欢心。
为避免把红红火火的基层文化建设搞成一阵风,定州市相关领导经过深入调查发现,单纯依靠行政推动作用有限,只有发挥文化名人和文艺骨干的作用,组建文艺团体,变“送”文化为“种”文化,由要我动变成我要动,文化建设才有长久的生命力。
相关部门对现有文艺人才进行详细摸底,建立了人才档案,组织开展文化名镇、名村、名品、名人系列评选活动,选出文化名镇6个、名村26个、名人80位,市财政拿出26.9万元对其进行表彰奖励。市财政每年还拿出专项资金,对文化名人、文化名品、民间艺人给予支持,鼓励他们搞好文化产品的开发和创作。同时文体部门抽调专业人员对基层文艺人才、文
目前,定州共组织成立秧歌队、锣鼓队、文艺表演队等文艺表演团体600多个,他们将法律法规、科技知识,新农村建设、计划生育政策等编成脍炙人口的快板、三句半等四处巡演,营造弘扬新风正气、崇尚科学的浓厚氛围。同时,该市还经常开展歌咏、读书、书法、科普知识竞赛等活动,常年参加文化活动的农民达10万人以上。
“要做大做强苗木产业,不但要在量上扩规模,还要在质上抓提高,必须在种植品种新、奇、特、优上下功夫……”在大辛庄镇综合文化站文化活动室里,专家正向该镇60多名苗木种植大户传经送宝。该镇宣传委员安立平说:“‘十分钟文化圈’不仅是老百姓开展文体活动的主阵地,还是培育知识型新农民的主战场。”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该市共计12万农民接受了科技培训,3000多名农民通过培训拿到了各类专业技术证书,培养5000多名“土专家”,他们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力军。
文化惠农,润物无声。如今的定州城乡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呈现出季季有活动、月月有竞赛、天天有歌声的可喜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