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交通区域优势篇
60年岁月更迭,60年沧桑巨变。
从几条简易公路到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从“晴天‘扬灰路’,雨天‘水泥路’”的农村土路到一条条通村入户宽敞平坦的水泥路;从吱吱作响的马车牛车,到现在安全舒适的客运班车……60年的路景之变,正是人民生活之变。
建国60年来,我市交通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如今,我市的区位交通优势日益凸显,已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市区距石家庄机场38公里,半小时可以上天;距天津港220公里,两小时可以出海。京广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纵贯南北,朔黄铁路、河龙公路横穿东西,定深、定魏等省级公路四通八达。京广铁路定州站是京石之间的货运第一大站、客运第二大站,除普通列车外,动车组也在定州站停靠,成为京广铁路线动车组唯一停靠的县级站。正在建设中的京石高铁客运专线也将在我市设站,使我市的“枢纽”地位更加凸显。
打造四通八达交通网
交通是一个城市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打开历史档案,我们可以发现建国初期我市交通的窘迫:境内只有京广公路、定河公路、定无公路和定深公路等几条简易公路。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沟通城乡物资交流,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公路建设方针,全党全民大办交通,1953年,对定州火车站至城内十字街段铺筑了泥结碎石路面;此后,不间断地对部分路面进行了修筑,直至1970年,公路建设开始了沥青(渣油)路面的铺筑,这标志着我市公路交通进入了新阶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给我市交通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利用国家优先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优惠政策,依靠广大人民群众,采取国家投资、地方筹资、乡村集资等多渠道筹措资金办法,我市加快境内公路的恢复、建设、改造提高。统计数据显示,到1985年我市公路网初具规模,市内3条国省道、两条县级公路、46条乡级公路均铺筑了沥青路面,通行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我市交通开始实现从“有路可走”走向“走得顺畅”的再次跨越。
公元1991年,这一年注定要载入我市交通史册:我市境内第一条长度为38.17公里的北京至深圳定州段高速公路竣工通车。高速公路通车,是我市交通事业快速发展的缩影,也是我市快速走向现代化的标志性丰碑。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强市富民的重要一环来抓,成立了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公路建设的组织领导与协调;主要领导多次到现场办公,检查施工质量,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各乡镇办、市直部门联合对辖区内各条公路进行勘察,确保开工一条,建成一条,达标一条。仅2008年,全市公路总投资达到1.25亿元,是1988年的20倍还多。全市境内公路总里程达到1196.7公里,是1988年的4倍多,其中高速公路38.17公里,国道31.45公里,省道63公里,县道60公里,电厂专用公路8.7公里,乡道309.4公里,村道685.1公里,公路密度0.9公里/平方公里,位居全省前列,初步构建了“一环六横多纵”的高标准通行框架,实现以城区为中心的“1小时交通圈”,农村公路建设迈入一个新时期。
发达路网方便百姓出行
路宽了、平了,群众出行方便了,生产生活条件也明显改善,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
“感谢政府,感谢党!”通往城区的路前所未有地平坦才让她第一次有心情进城享受。已年满80周岁家住东留春乡邵村的吕云先老人说起这几年我市的农村公路建设,老人的喜悦溢于言表。
从客车只有86辆,客运量为35万人,货车300辆,货运量102万吨到2008年的拥有跨省、区、市客运班线99条,265部客车,全市486个村“村村通客车”,我市的客运飞速发展。特别是2002年成立了两家出租汽车公司,从开始的20辆仅用6年时间就快速发展到了现在的442辆。统计显示,仅2008年我市就实现客运量535.5万人次,客运周转量428.85亿人公里,货运量385万吨,货运周转量76500万吨公里。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后,群众生产、生活物资运输困难得到解决。
“我过去到石家庄去上班得坐两个多小时的火车。如今,定州到石家庄一路高速,从家门口出发40分钟就到了。”在石家庄工作现已退休的老干部王建感慨地回忆。
便捷的交通,充裕的物流,方便了出行,富裕了生活。指着墙上密密麻麻的公路地图网线,市交通局办公室副主任李云鹏介绍,正在建设中的京石高铁客运专线贯通后,从我市到北京仅用半个多小时就可以到达。
快捷运输提速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昔日的定州如今一展新姿。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对改善我市的对外形象,优化经济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周村乡南陵头村村民高换亲不愁了:“过去路不通,蔬菜丰收也常烂在地里,现在柏油马路进村了,一亩地一年能赚17000,收入涨了17倍!现在村里搞运输的也越来越多,条条水泥路,为我们铺设了致富路,同时也带来了滚滚财源。”在老百姓的眼里,一条条给他们带来希望的农村公路就是一条条致富的高速路,正实实在在的改变着他们的生活。发达的农村公路也为农副产品走向市场开辟了绿色通道,如今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链条在我市已经形成,我市不仅有黄家葡萄酒庄、大鹿庄乡农业技术推广协会等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还有一大批被称为“市场红娘”的农民经纪人分布在各个乡镇街村,他们在把本地的苗木花卉、蔬菜等农副产品推销介绍出去的同时,又把外地的致富信息和市场行情传递给本地农民,互通有无,加强沟通,共同发展。
公路通,百业兴。快速、便捷、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的建成,加快了我市的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建设步伐,许多大企业也相继落户我市。
近年来,我市按照“南北抓畅通,东西抓规范、版块式发展、旧貌换新颜”的主题思路,大力开展了城区路网建设大会战,国、省道和一大批主干道路的新建和改造升级,构筑起了全市交通网络的框架,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动脉。便捷交通使我市昔日的交通“瓶颈”也有效得以化解,一些因担心交通问题而长期存有顾虑的外商,纷纷放下顾虑,大胆把投资目光投向这片热土,伊利液态奶、国华电厂、长安客车厂、旭阳焦化等一批大项目也陆续在我市安了家,落了户。截止到今年6月底,四大企业实现增加值占全市入统企业的79.5%,对全市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40.5%,为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增添了后劲。
市交通局局长芮兰军介绍,目前三个规划正是我市交通事业的新追求和新目标——即次中心城市路网规划、“产业路”路网规划、工业园区路网规划。从2009年至2020年,我市交通将新改建公路超1000公里,县道在现有安承线、定深路两条的基础,拟再增加8条,总里程达到228公里;乡道在现有16条的基础上,新提升12条,总里程达到495公里。并打造五条“产业路”,完善以唐河工业园区为主的交通运输功能,形成对周边县市有效的交通核心吸引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市交通将再展宏图,为建设中等城市铺就坚实的腾飞之路……
记者 张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