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民营经济篇
60年,成就了一个国家的辉煌变迁,也成就了民营经济的飞速发展。
在这60年的历史岁月中,我市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挺拔地发展起来了,成了一个庞大的经济新群体,并且担当起了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点,为解决“三农”问题、安排社会就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建设中等城市做出了突出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由农村手工业和社队企业演变而来的乡镇企业,伴随农业合作经济的诞生而产生。广大农村出现了一个又一个专业户、重点户和加工厂,他们就地取材,种、养、加一起上,出现了一批新型企业,为当地经济和大工业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孕育出乡镇企业这一新的经济结构雏形。
上世纪8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从根本上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并为市场经济塑造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微观主体,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开始涌现,从此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形成了乡办、村办、联办、个体、私营“五个轮子”一起转的发展局面,出现了乡镇企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
民营经济的创业者在发展初期,多数都是农民、手工业者。凭着“走遍千山万水,走进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一批“中国第一代创富英雄”,先后踏上务工经商之路,有的很快崭露头角。
进入21世纪特别是近年来,我市中小企业面临着严峻挑战和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市委、市政府把民营经济作为最具活力的市场主体,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改善发展环境,制定出台了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若干政策意见和发展规划,成立了专门的领导机构,对投资超千万元的在建项目、重点企业和招商项目,实行市领导分包责任制,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与此同时,我市把抓大投入、上大项目作为拉动民营经济发展、优化经济结构的战略举措,旭阳焦化、伊利液态奶等大项目落户,其后续项目也相继开工、达产。宽松的政策、良好的环境、优质的服务,使全市民营经济迅速发展,经济总量快速膨胀,2008年经济实现增加值109.91亿元,上缴税金4.26亿元;截止上半年,全市民营经济组织个数达到21349家,实现增加值、税金同比分别增长16.7%和22.7%,在强市富民、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被誉为“草根”经济的民营经济,正在暖暖的春阳里茁壮成长。本着“高起点、系统化、集群化”的原则,我市成立了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集创业辅导、教育培训、科研开发、生产流通等服务于一体,为创业者提供厂房、场地、办公及研发场所、筹资融资、企业管理、员工培训等综合性服务。同时,坚持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行业,政府设立创新奖,通过奖励、贴息、补助等方式,鼓励企业更新设备,改进工艺,开发高新技术产品。
为充分发挥骨干企业的支撑和辐射带动作用,我市大力实施“扶优扶强”战略,筛选出一批有基础、实力强、效益好的重点骨干企业,给予特殊政策,帮助解决资金、技术、项目、生产、人才等方面的问题,促其做大做强,迅速壮大规模,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传统优势行业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受全球经济衰退影响,东方铸造有限公司出口量锐减。市委、市政府积极帮助企业应对危机,通过银企对接为该公司协调贷款2000万元,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该公司积极研发新产品,生产风力发电设备关键件轮毂,项目达产后,可增加6亿元的销售收入。我市还组织东方铸造、四新工业公司申报保定市首批市委、市政府挂牌保护重点成长型企业;组织金牛制药有限公司申报河北省首批自主产品创新认定企业;组
土地和资金是企业发展遇到的两大难题。我市下大力破解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推进企业扩规模、上水平、提档次。在用地方面,充分利用唐河、沙河两岸沙荒地和未利用地资源,规划了唐河循环产业园区、沙河工业园区和现代农业园区。作为河北省首批产业聚集区和第二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的唐河循环产业园区,已入驻企业30多家;总投资.7亿元的英利公司新能源综合利用项目等20多家企业入驻沙河双天工业园区内。产业的聚集和升级带动了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在资金方面,组建银企联谊会,仅今年就组织200多家企业和省内15家金融机构对接,20余家企业达成了贷款意向。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在一系列“利好消息”的催动下,我市的民营经济正在迅猛发展,成为最具活力和潜力的经济增长极。全市民营企业乘风破浪、扬帆远航正当时,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记者 郑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