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定州要闻>>

筑牢农业农村发展根基

时间:2012-05-11 10:32:40  来源:  作者:

五月的中山大地一派生机,成方连片的麦田绿波荡漾,粗壮的麦穗日渐饱满,好像茎秆上挑着一面面绿色的小旗,长势喜人,一派丰收景象。
民之生,粮为基。
“连年风调雨顺,年年惠农政策落到俺老百姓心坎上,今年肯定又是个丰收年。”明月店镇二十里铺村农民解辉高兴地说。他家去年种的4亩多玉米亩产达到560公斤,小麦亩产450公斤。
我市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全省粮食生产第一县,被农业部确定为粮食生产联系点和农机深松项目示范点。多年来,我市始终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不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认真落实国家惠农政策,强化粮食生产科技支撑,千方百计拓展服务渠道,真正调动全市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探索出了一条粮食增产增收的新路子,粮食单产、总产在全省县(市)中位居前列。到2011年底,粮食总产达到75.92万吨,单产503公斤,其中,小麦播种面积77.8万亩,单产447公斤,总产34.8万吨,同比增长10.1%;玉米播种面积67.4万亩,单产575公斤,总产38.8万吨,同比增长4.8%,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
惠农政策落实到户
西城区小奇连村农民孙阳明有6亩多耕地,粮食直补、优种补贴等综合直补达千元,国家的惠农政策这颗“定心丸”坚定了他种好粮食的信心和决心。
“惠农政策一年比一年实惠,俺老百姓种粮一年比一年有奔头了!”他掰着手指头和记者算起了账:“虽说现在农资价格上涨,但是国家每年给咱农民发放粮食补贴等,还实行了粮食收购最低保护价政策,算一算,种地很划算。”孙阳明的一席话道出了广大老百姓的心声。
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我市把国家惠农政策认真落实到实处,确保让每个种地的农户都享受到国家惠农政策。采取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形式,宣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宣传中央和省支农惠农政策,把中央出台的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政策,省政府出台的扶持粮食生产的措施,制作成粮食生产政策明白纸,张贴到村,发放到户,让每家每户都有惠农政策明白人。
把国家惠农政策落到实处。我市积极贯彻落实农机购置补贴、粮食直补、弱苗直补、农资补贴等惠农政策,连续6年实施小麦良种补贴、连续3年实施了玉米良种补贴项目,良种补贴资金累计达到4600万元,补贴优种1160多万公斤,使全市粮食用种全部更新轮换了一遍,粮食优种率达到了98%以上,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示范带动引起种粮热
    据调查,明月店镇赵家洼村万亩示范田,2011年通过实施高产配套技术,小麦平均亩产494公斤,玉米平均亩产达645公斤,比全市小麦、玉米平均亩产分别高出47公斤和70公斤,亩产增收200多元,在全市起到了高产示范和引导作用。
    为掀起农民种粮热潮,市委、市政府全面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实施市、乡、村三级干部示范工程,市委书记、市长带头建立了3000亩示范田,各乡镇(办)党政一把手和各村书记、主任也分别建立了千亩、百亩示范田,先后在东亭、息冢、明月店、庞村、清风店等乡镇建设了7万亩高标准吨粮田,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推行分包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下基层制度,全面推广“保优节本”工程,全部实施测土施肥、选育优种、节水灌溉、科学防治病虫害等新技术,从播种到收获,农业技术人员全程跟踪,提供技术指导,促进了粮食高产。
    在示范田的带动下,各乡镇(办)都建立了粮食生产高产千亩方,村村都有高产方田。同时围绕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降低粮食生产成本,对生产基地进行区域化、规模化调整,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145万亩。
    “三项工程”促高产增收
    如今农民从种子公司购买种子时,还会领到一份“明白纸”,上面详细说明种植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指导农民科学耕种。
    为实现粮食生产高产增收,我市重点实施了“三项工程”。大力实施“种子”工程。市政府年年加大育种投入,先后与国内十几家农业院校、科研单位“联姻”,引进、实验、示范、推广良种。年均推广粮食优种12个、400万公斤以上。在粮食作物收获前,市种子部门就未雨绸缪,引进了石新733、石新828、郑丹958、中科11、三北21等抗病性好、抗逆性强、高产稳产、适于我市生产的优质粮种,通过送种下乡、农业合作社统一购买等形式向农民发放。实施“沃土工程”。依托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免费为农户取土化验,出具施肥配方,几年来累计取土样1万多个,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面积实现全覆盖。今年以来共取土样1100多个,化验12100多项次,及时将土地所含微量元素数据在各乡镇(办)、各区域地块进行公示,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实施“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工程”。以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站为依托,不断健全完善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及时进行预测和信息发布。全市26支病虫草害综防小分队,常年深入农业生产一线,组织农民实施统一时间、统一方法、统一行动、统一用药的综合防治。农资执法大队、工商、质检等部门,采取农资销售商户自检、执法人员抽检等方式,对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市场进行拉网式排查,农资经销商建立了“两帐一卡”台帐,保证农民用上了放心农资。
    同时,我市把深松整地作为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突破口,全面推广耕地机械深松技术。目前,我市已完成农机深松作业40.93万亩,累计发放国家深松作业补贴资金1080万元,今年计划深松作业40万亩,实现三年深松一遍目标,稳定提高粮食单产水平。通过对照比较,深松地块小麦亩增产39公斤,玉米增产47公斤,增产效果明显。
    科技服务到田间
    我市把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致富本领作为实现粮食丰产丰收的有力支撑,开展了“双带头人培训”工程、“百千万”农民培训工程等,通过电台、电视台、定州日报、定州农业信息网等宣传阵地,广泛宣传党的惠农政策、农业生产信息等,市、乡两级农业技术员以广播喇叭、发放明白纸、农广校培训、村委会大院讲座等多种形式,深入基层,走村到户,在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农民搞好农业生产,为农民解疑释惑。去年以来,共举办农业知识科技讲座上百场次,直接培训农民3万多人次,发放明白纸25万份,全市24万农户中每户达到了有一名科技明白人。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274家,数量居保定各县(市)之首,直接带动5万多农户。其中,有20多个合作社的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农资送到家门口,科技培训到地头。为全面搞好粮食生产,我市每年组织广大农业技术人员分赴到25个乡镇(办),指导农民进行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做到了良种播地,一播全苗,壮苗生长,颗粒归仓。特别是在7─8月份玉米生长的关键期,农业技术人员成立25支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对玉米进行精细管理,实施化锄(药物锄草)和化控(控制玉米过高生长)技术,并搞好大小斑病、顶腐病等田间病虫害防治。在玉米生长晚期,在不影响冬小麦秋播的前提下,大力推广晚收增重技术,即夏玉米适当推迟晚收5─7天,使玉米产量增加了8─10%。
    据市农业部门提供数据显示,目前全市推广现代机械化作业,小麦机收作业达到了100%,玉米机收率达到了40%以上,机耕率达到了100%,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8%。
    年景好,岁岁好;粮食丰,年年丰。按照我市“十二五”发展规划,乘着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东风,到2015年底,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突破155.6万亩,粮食生产能力达到83万吨以上,粮食生产将续写新的辉煌,将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伟大转折。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