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杨梦来)日前,记者走进大辛庄镇齐堡社区,一幢白墙红顶的二层小楼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村里给俺们老百姓盖的农家书屋。”王会青、张永等几位村民边聊边走进书屋里“充电”。社区党支部书记和玉仓说,农家书屋搭建起了农民学科技、学文化的新平台,真正起到了“富脑增智”的作用。
记者在齐堡社区农家书屋里看到,书架、桌椅、电视机等设备一应俱全,农业科技、生理卫生、法律法规等上千册图书琳琅满目,旁边的报架上摆放着散发油墨香的各类报刊,前来看书的农民络绎不绝。为了方便群众看书,该社区书屋实行全天候开放,明确两名退休老干部做好图书的管理和维护工作,还制定了《书屋安全管理制度》、《书屋借阅与赔偿制度》等规章制度,使农家书屋运行标准化、正常化。
“别看现在的书屋备受农民青睐,在建立之初前来看书的人却寥寥无几。”和玉仓感慨地说。
2008年,齐堡社区建起了农家书屋,并统一购置了一系列图书。刚开始,大人小孩蜂拥而至,着实热闹了一阵子,可后来看书的人却越来越少。“书也不少,都是好书,但好些都是理论方面的,有的书已经过时,符合俺们当地苗木花卉产业方面的书籍太少,缺少指导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村民王峰无奈地说。
农家书屋面对的是普通老百姓,不仅要解决群众借书难、看书难问题,更要发挥好“阵地”和“知识库”作用,真正解决村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为此,齐堡社区党支部、居委会进行了专题研究,在农家书屋里设置了意见箱,村民需要读什么书,需要什么帮助都可以提出来。根据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他们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对原有的书籍进行了调换,并购置了一批符合当地农业农村发展的系列丛书,还定期邀请市里的农业技术人员对农民开展“订单”式培训,让百姓在家门口就尝到了新鲜可口的“科技大餐”。
齐堡社区的邵飞在书上看到搞苗木嫁接是一个增收的新项目。他一边按照技术人员讲授的嫁接要点实践,一边照著书上写的不断地钻研,逐渐学会了柳树、桃树、国槐等10多种树木的嫁接技术,每年光为苗木种植户嫁接苗木就收入1万多元。去年春天,他以每棵15元的价格购买了120棵国槐,然后利用所学的嫁接技术将其“改头换面”成金丝槐。前一段时间,他嫁接的这些金丝槐以每棵160元的价格被北京一客户收购,收入近2万元。几年来,他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培养了8名嫁接能手,还成立了苗木嫁接队,在全镇15个村承揽苗木嫁接业务,成为村里的科技带头人。在年初齐堡社区举办的“农家书屋之星”评选活动中,他被评为社区“读书致富状元”。我市充分发挥农家书屋平台作用,利用农闲时间和节假日,在农家书屋等文化活动场所,通过邀请各类专家、学者等对农民进行科技文化培训,面对面向农民传授林果、畜牧、苗木等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品种,还组织开展读书竞赛、书法比赛、技能培训、读书致富成果展示等活动。鲜桃种植户肖忠强高兴地说:“农家书屋既富‘脑袋’,又富‘口袋’。”
截至目前,全市建成的453个农家书屋,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成为传播科技知识、播撒现代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场所,对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方便农民靠科技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全市共计12万农民接受了科技培训,3000多农民通过培训拿到了各类专业技术证书,还培养出5000多名“土专家”,并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力军。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