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杨亚湖)我市注重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做到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传承,取得了明显成效。
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经专家评审、公示,市政府公布了1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作为我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提高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度。在张寒晖文化广场举办了第三届“文化遗产日”展示活动,参与群众达上万人次,收到了良好效果。制作了《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地方文脉》专题片,成功举办了为时7天的“定州秧歌展演”系列活动。
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研究,制定了《定州秧歌、子位吹歌保护传承的实施方案》以及传承人保护规划。目前我市共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8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3名。
民间艺术人才队伍日益壮大。近年来,我市积极扶持子位吹歌和民间秧歌剧团的发展,目前全市共有子位吹歌艺术学校1家,秧歌剧团5家,从业人员超过百余人,演出形式灵活多样,用人方式更趋社会化、市场化,培养了20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130余名学员,每年演出达600多场次,并编排了《双插门》、《送礼》等大量新剧目,得到社会广泛赞誉。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