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周永
编者按:5月19日是全国第23个助残日,主题是“帮扶贫困残疾人”。本报对全市残疾人工作进行宣传报道,旨在引起社会各界对残疾人的关注和重视,进一步推动我市残疾人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听课不花钱,还免费赠送种兔,这好事让咱残疾人赶上了!”5月9日,市残联在绿源种兔场开展獭兔养殖、管理技术培训,让50多名残疾人受益匪浅、非常感动。
其实早在2010年,市残联就每年定期通过现场培训、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让一大部分残疾人拿到了发家致富的“金钥匙”。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市残联坚持以“代表、服务、管理”残疾人为宗旨,着力改善我市残疾人生存状况,加速残疾人事业发展,推动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
保障工作是基础
残疾人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有一部分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为他们建立科学有效的保障机制,是残联工作不断研究和努力的方向。
去年,市残联积极争取上级残联资金50万元,建立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承办、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将任务分解到各有关部门具体实施,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顺利完成残疾人综合信息服务系统软件安装和有关数据录入工作,为全面掌握我市6.4万名残疾人生活状况和争取上级支持提供了真实依据。
市残联协调人力资源、民政、卫生等部门推动城乡重度残疾人在低保、医保、新农合方面实现免费全覆盖,设立了残疾人法律援助中心,协调规划、建设部门新建和改建残疾人通道30处,残疾人服务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康复服务是主题
康复是广大残疾人最直接、最现实的需求,市残联通过设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家庭依托的“四位一体”工作架构,扎实推进各项康复服务工程,取得显著成效。
去年一年来,全市扶持500名农村贫困残疾人摆脱贫困,帮助50户困难残疾人新建或修缮了住房,2000名残疾人不同程度地得到康复服务,856名特困残疾人基本生活得到保障,50名重度残疾人实施了“阳光家园计划”,350名残疾人得到免费特色种植养殖技能培训。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5%,62名残疾大学生及贫困残疾人子女大学生得到助学救助,65名重度聋儿得到语言训练和入学资助。
投资120万元的残疾人康复中心建成投用,3名聋儿得到了72万元的免费电子耳蜗植入手术,该中心是保定市唯一通过省残联验收的康复中心,也是保定市唯一获得中国残联、省残联植入人工耳蜗聋儿的康复中心。
实现就业是目标
今年,市残联在做好残疾人生活、住房、培训、医疗康复及托养服务外,还依法推进残疾人就业工作。扶持兴办福利企业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对于超比例安置残疾人的企业按每人每年不低于6000元的资金政策奖励。鼓励和扶持残疾人自主择业、自主创业,对于自主创业的残疾人每户给予5000元─8000元的扶持。同时,将对残疾人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指导,对2000名农村残疾人进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争取通过有效的方式,让广大残疾人都能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
人常说,爱的靠近,常常悄然而深情。市残联主要负责人介绍说,为了营造扶残、助残的浓厚氛围,市残联在残疾人康复中心举办大型助残活动,现场向100名残疾人发放轮椅,100名聋哑儿童发放助听器,100户贫困户发放生活用品,总价值在18万元左右,使残疾人的梦想不再残缺……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