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杨梦来
“四位课堂好,科技送下乡,技术送上门,一线传真经,增收有保障。”我市立足县情乡情,组织广大农业战线的技术人员,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开设了专家课堂、草根课堂、网络课堂和实践课堂为一体的“四位课堂”,让农民在家门口学到了科技本领,在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
“专家课堂”让农民增收致富有了“取经处”。为改变农民发展致富项目缺技术、缺信息、缺专家的现状,农业技术人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组成“专家宣讲团”,设立“专家课堂”,对农民在技术培训、信息咨询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服务,让农民发展项目有了“御用专家”,提高了农民科技致富能力。两年来,开展276期各类培训班,培训人员14094人次,为农民提供致富信息565条,开展技术服务1695次。
“草根课堂”让农民的“致富经”有了“报告厅”。针对农民知识水平不高、对专业术语理解能力较差的现状,农技人员把“土专家”、“田秀才”、“种养大户”等“草根人才”请到课堂上来,用他们质朴的语言讲述农业专业知识,同时把他们多年积累的经验、总结出的小窍门在课堂上和大家交流。这种交流式、探讨式、总结式的“草根课堂”,得到了农民的普遍欢迎。
“网络课堂”让农民学习科技知识有了“千里眼”。针对农村信息渠道不畅等现状,各乡镇(办)设立了农民科技网络课堂培训站,让农民通过因特网了解市场行情,传递科技信息、致富信息。目前,网络课堂成了党员群众学习教育的主阵地,观看科技节目成了农民的必修课。
“实践课堂”让农民发展项目有了“考察地”。市、乡两级通过组织广大农民到科普示范基地、种养殖基地和中药材种植基地等进行参观培训,听农村致富典型、致富能手、专业大户结合基地发展项目传授经验,讲授技术,增长见识,开阔眼界。
通过“四位课堂”,我市培养出5000多名有一技之长的“土专家”和“田秀才”,形成了无公害蔬菜、苗木花卉、奶牛养殖三大特色农业产业,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93个,“一村一品”村达到100多个,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8.5%。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