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定州要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山文化研究研讨会在我市举行

时间:2014-12-15 08:48:41  来源:  作者:

本报讯(记者赵青锋)12月12日至13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山文化研究研讨会在我市举行。光明日报社常务副总编李春林,省委宣传部副巡视员吴忠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卜宪群等,我市领导赵志栋、李军辉、白俊杰、赵建斌、李献强等出席。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河北省社科院、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等高校研究机构及兄弟县市和我市的专家、学者共计40余人参加。光明日报、新华网、人民网、中新社、河北日报、长城网等多家媒体参加活动。
市委书记赵志栋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代表市四大班子对各位领导、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赵志栋结合具体历史事例,说明定州在历史上曾丧失了几次大好发展机遇。一是古中山国曾经强盛一时,但面对赵国胡服骑射的改革,却没有及时变革,最终被他国所灭,这说明不改革死路一条。二是明成祖朱棣曾计划定都定州,但由于当地地主豪强的强烈反对,最终不得不放弃,这说明不开放死路一条。赵志栋指出,定州现在面临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省直管两大机遇,但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定州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杀出重围,只有靠文化引领,靠文化兴市。只有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培养130万高素质的人,引进专业的人才,全面对外开放,彻底进行改革,定州才有希望。在文化建设中,只有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断创新,积极借鉴西方先进文化,形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文化,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些问题已经引起定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从现在开始,定州将以中山文化为突破口,以燕赵文化为载体,做燕赵文化前行的探索者,以这次研讨会为契机,组建燕赵文化与中山文化论坛筹备处,筹备建立燕赵文化与中山文化论坛永久会址,组建专门的班子为各位专家学者服务,以文化的实体化来引领定州发展,在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杀出重围,开辟出一条光明的发展大道。
吴忠华指出,到定州后,明显感到定州有一种文化激情。这种激情一方面体现在定州市委、市政府对文化的高度重视上,定州对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之高,工作力度之大,投入热情之深,都是前所未有的。另一方面,这种文化激情还体现在一批草根学者对文化的痴迷上,他们自发地研究、探索定州的历史文化,并总结整理成系统的资料,为传承、发扬定州历史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有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有广大学者的投入,有草根专家的痴迷,定州文化建设的春天已经到来。
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左玉河就战国中山文化的现代价值进行了阐述。他称,战国中山在其存在的210年间,创造了带有浓厚华夏儒家文明色彩的农耕文明。通过考察先秦时期的中山国可以明显看出,中山国是白狄部落与华夏民族相融合、游牧文化与儒家文化相互交流后的国家。中山国尚儒重礼,堪称北方少数民族向华夏民族优秀文化效仿、学习之典型。
左玉河表示,中山文化的现代价值主要为,其是当今研究两种古代文明交融、变化、传承与影响的样本。两种文明交流后形成的强悍豪放、悲歌慷慨、朴实稳健、博大宽厚的文化特征,对后来燕赵文化的塑造也起了积极作用。
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李新峰说,定州作为交通枢纽、军事要地、唐河冲积平原的中心,自古以来就是外来人口反复入居之地。明朝曾在定州设置定州卫,与保定、真定同为要镇,不但确立了定州的重要地位,还为定州带来了南方、山西和蒙古的外来人口,奠定了明清以来定州人口的基本结构。
河北省政府文史馆特约研究员梁勇认为,定州与历史上中山国、中山郡、中山府关系密切,其长期作为中山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已成为中山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大汉乐府、中山雪浪石、中山松醪酒、定州绫罗缂丝、定窑中山瓷器等都是中华文明史上不能不写的辉煌篇章。为此,梁勇建议,整合河北定州、平山、灵寿等相关地市文化资源形成中山文化的合力;或将中山文化遗址活化,联合申请国家级文化遗产。
河北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后申慧青称,作为北方重要军事重镇和南北交通要地的定州,文教事业不断进步,定州文庙对研究文庙建筑的布局、古代尊孔祭孔活动的开展以及华北地区儒学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此外,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沈长云、河北省文物局副局长韩立森、河北省管优秀专家谢飞等专家学者还分别就“从中山国谈我国古代民族的认同问题”、“定窑发现与研究”、“雪浪石文化研究”等主题阐释了中山文化的历史作用及意义。
研讨会前,与会人员深入开元寺塔、贡院、晏阳初旧居、文庙、中山汉墓、城市规划展览馆进行了实地参观考察。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