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定州要闻>>

电力工人:迎风战雪抢修忙

时间:2015-11-27 09:33:44  来源:  作者:

本报记者张玉凤赵子超通讯员杨文献
连续三天的降雪,把中山古城装扮成了银色的世界。然而,这美丽景色却给供电工作带来不小麻烦,供电公司的报修电话陡然增多。11月25日当天,就有20多个报修电话,报修量是平常的一倍多。
当天,记者来到位于北环路的新立供电所,登上一辆电力抢修车,与身背梯子、手拿钳子改锥的电力工人们一起出发,感受这份工作的难与险,体会他们的苦与累。
户外很冷,却不能穿得太多
11月25日下午2点,44岁的李焕成所在的配电抢修班接到了任务,刀枪街部分居民家中突然停电。接到任务,刚刚结束上一个工作的抢修班,立即赶往抢修地点,记者跟随他们一同前往。
来到现场后,经过检查,原来是一根接户线因用电负荷猛增被烧断。没有片刻休息,工人们迅速行动:断电、设置围栏等一系列安全措施很快到位。“这就需要登杆作业了。”李焕成边说,边准备登杆需要的工具。
虽然天空已经放晴,但室外温度仍然很低,接近零下8摄氏度。记者穿着羽绒服,围着围巾、戴着帽子,还是冻得直打寒颤。而抢修工的御寒装备,却只是在工作服里面穿了一件棉毛衫、一件薄毛衣。“我们不能穿的太臃肿,那样会影响灵活性,容易出危险。这上上下下的忙不停,大家只想着快点送电,也就感觉不到冷了。”李焕成笑着说。
小小火花,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身上系上安全绳,脚上蹬好脚扣,准备完毕的李焕成开始登杆。“登杆”,电力工人常说的术语,就是爬上电线杆施工作业。只见他小心避开树枝、悬挂物等障碍物,一步一固定,敏捷利落地爬上了电线杆。在10米多的高空,李焕成固定好身体。他认真寻找断线处,找到后仔细地将其接好。看着李焕成工作,现场一片寂静,生怕惊扰到他。10多分钟后,李焕成结束任务,从电线杆上下来。
此时,李焕成的鼻头和双颊泛着红。“冷吧,冻得脸都红了。”记者问。“怎么会冷,登杆儿作业可是体力活儿,我身上还有点出汗呢。上午雪刚停,电杆上有冰,比较滑,脚扣不好抓牢,平时像这种故障,5分钟就能处理好。”李焕成告诉记者,他们最怕这种雨雪大风天气,如果天气太冷,电线杆会结冰;有时由于长时间不见太阳,电线杆还会长青苔,那样就变得湿滑,攀爬起来既麻烦又危险。
一顶安全帽、一套工作服,一双绝缘胶鞋,一副绝缘手套,这是电力工人的“标配”,这些装备也是抢修工人的“护身符”:全棉材质可以避免产生静电,比化纤、尼龙的衣服更安全,当和高压电线“亲密接触”时,一个小火花可能造成生命危险。
然而,记者注意到,李焕成无论是在爬杆还是在接线时,手上却都没有带手套。“按规定,我们平时作业必须带绝缘手套,但今天杆子比较滑,如果带着手套根本抓不住。”李焕成解释说,电力抢修分带电和断电抢修,断电抢修再恢复用电要费不少时间,所以有时为了不影响居民用电,他们会采取带电操作的方式抢修。“这种情况,无论怎样我们都必须带上手套,穿好绝缘鞋,否则就真的是拿生命在开玩笑。”
电力行业里有过不少血的教训,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安全作业规程,就算已有18年工作经验的李焕成,都会在作业前仔细检查装备,查看绝缘手套是否完好,是否还有皮肤裸露在外,脚扣是否牢固,每个步骤都必须到位,用他的话说就是,“绝不能有丝毫的侥幸心理。”
不辞辛苦,挥洒汗水保供电
下午2:30左右,刀枪街恢复了供电。从抢修到结束,电力工人仅用了15分钟。然而,李焕成和他的队友却不能休息,而是马不停蹄地再次出发,赶往下一个抢修点……
新立供电所副所长侯晓辉告诉记者:“因为平时我们特别注重对供电线路的维护,所以一般很少出现大的故障。虽然最近任务比平时多些,但大多是因为天气骤冷,居民集中用电导致进户线、保险丝熔断,电表烧毁等问题。”
配电抢修班一般从早7点开始工作,很多时候都会一直忙到晚上10点半,有时就连早、中、晚饭都是在赶往抢修点的途中吃的。遇到装表接电或者处理线路缺陷的重大任务,为了不影响百姓用电,他们还会选在晚上12点至凌晨4点之间开展作业。
“除了做好报修工作,我们还全面加强了线路巡视,做好易受雨雪冰冻影响的中低压线路通道清理工作;同时,还认真准备好应急抢险物资器材、移动发电车、移动照明设备等,分片组建落实抢修队伍,确保发现险情后,能立即组织抢修、及时恢复供电。”市供电公司运维部主任李亚军说。
雪后初晴,但配电抢修班的队员们依然在忙碌。在市区,在乡村,在郊野,白茫茫的雪地上,留下了电力抢修队员一串串深深的脚印,那脚印后面亮起了的是照亮百姓生活的柔和灯光……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