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玉凤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加大民生投入,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持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撑起安居乐业的巨伞
“这套房子让我们彻底告别了漂泊的日子,心里终于稳妥了。”42岁的张亚楠是东北人,于10年前和妻子一起来到我市务工,2015年10月申请了保障性住房,经过报名、摇号、选房等一系列环节,入住宝塔督府小区一套40多平方米的廉租房,他觉得“幸福满满的”。
老有所居是老百姓的民生愿景之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数据显示,自2011年开始全面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以来,我市共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13982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300户。
翻开我市民生保障持续改善这本“大相册”,保障性住房建设只是其中一项。“十二五”以来,我市扎实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工程,畅通工程、安居工程、水利工程等实事逐一得以实施,民生保障网不断织密织牢。
五年来,城市园林绿化面积不断扩大。2015年年底,全市建成区内绿地总面积达到1268.949公顷。三绿指标分别为人均公园绿地10.31m2、绿地率35.33%、绿化覆盖率40.76%。
五年来,市政道路建设不断完善。建成区道路长度200.19公里,人均道路面积达17.32平方米;建成区排水管道总长245公里,排水管道密度达到6.82公里/平方公里;7条断头路道路排水工程、景观大道道路排水工程、景观大道(清风北街―新107国道)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程等重点项目正在加紧进行。
五年来,民生水利建设稳步推进。防洪保安工程建设步伐加快,抗御洪涝灾害能力明显提高;农业节水灌溉快速发展,改善节水灌溉面积21.25万亩;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取得新突破,总投资30946万元,建成集中供水工程30处,解决55.11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民生大事加速落实,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百姓安居乐业的希望得以实现。奏响社会保障的强音
“多亏了新农合政策,否则我真没有能力治病。”家住西城乡解家庄村的小然(化名)感慨地说。2014年他因患重病住院,共花去9.6万元的医疗费,正当他为后续医疗费发愁时,新农合为他报销了5.9万元,大病医疗保险补偿了1.03万元,一下子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这不是个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让全市广大农民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普通百姓敢看病,也看得起大病了。
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近年来,我市抢抓机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社会保险制度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大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
2015年,我市新农合参合农民达到97.47万人,参合率达98.52%;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85458人,占“十二五”规划基本养老保险参保5万人目标任务的170%;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53.07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由每人每月55元增加到75元;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保持在100%;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12.6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缴由2010年的5540万元增加到9265万元,支出由2010年的2950万元增加到8795万元。失业、工伤、生育参保人数稳步增加。
如今的定州,民生保障体系像“保护伞”,解决了困难群众的后顾之忧。筑牢民生幸福的基石
如何让百姓享受更有保障、更为公平的生活,拥有更有尊严、更为出彩的人生?人民幸福是衡量改革发展成效的标尺。
“十二五”以来,我市坚持把经济增长建立在就业基础稳定、收入同步增长的基础上,不断健全以公共服务为核心的民生保障制度,增投入、补短板、兜底线、织密网,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向着实现全面小康的战略目标阔步前进。
―――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城镇新增就业3.64万人,落实就业再就业资金7940万元,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9459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5934人。完成就业再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共计55129人。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到2015年三季度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7447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9423元,增速分别为10.0%和12.0%,在全省排位第三和第一。
―――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我市以“建设教育强市,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推进公平教育,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全市教育工作呈现出规范有序、强势发展的势头。
―――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公共文化、公共体育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凝聚民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市将继续办好惠民实事,为改善民生事业倾其所能,浓墨重彩描绘更加精彩的民生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