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市政协委员、富源天然气有限公司董事长孟昊
我国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指出,要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推进城乡一体化。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对居住环境、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有了新的要求,而很多农村没有健全、完善的上下水管网系统,特别是污水处理很成问题,除此之外,垃圾处理、冬季取暖、精神文化生活等都达不到要求,和城市相比差距很大。可见,要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第一位的事情。下面,我就如何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如何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提出以下建议:
一、农村社会的城镇化建设,要以城镇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牵引动力
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进一步带动新农村的发展,使城乡一体化发展,让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让城市的基础设施形成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长效机制。通过这些方面的安排,真正实现城乡全面发展,这个发展不是某一个局部的发展或者单是城市的发展,而是包括了城市和农村的全面协调发展。应始终关注经济发展、村容村貌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传统农业、提高村民收入及改善居住环境等问题。现在,很多地方的城镇化建设是先盖楼房,结果是楼房盖起来了,没有人愿意搬进去,因为生活特别不方便。只有具备了先进的生活服务设施,才能产生人口由农村向城镇流动的内在动力,这也是农村人口城镇化的条件。在城市社区建设取得一定的经验后,我们应该尝试着把政府的公共服务和管理向农村基层延伸,让农村社区建设也红火起来。通过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可以为整合城乡资源搭建平台,为完善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和服务提供机制,促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科学技术向农村扩散,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让农民群众共享现代化成果。
二、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要建立健全城乡公共服务体系
一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要以培训提升和转移为渠道,争创劳动力品牌,积极发展农村富民产业,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形成反映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工资增长机制,从而实现收入可持续增长。
二是持续扩大群众利益所得。强化财政对民生投入的指标意义,建立政府对“三农”和民生等领域投人的刚性增长机制,注重向民生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方面倾斜。依法保障户口迁移农民在农村原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房屋以及其他村集体资产等经济权益。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探讨宅基地换养老、换保险方法。继续推动农民异地搬迁。把退耕还林、土地整理结合起来,把安置小区建设和城镇居民小区建设结合起来,把产业发展和农民就业结合起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
三、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应主要围绕下列内容展开
办好农村基础教育。加强农村教育设施建设,充分考虑学生上学方便和交通安全,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扶持农村幼儿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强农村校车配备与管理,保障中小学生上学安全。
完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每个乡镇至少办好1所标准化、规范化卫生院,每个中心村建成1所达到国家标准的村卫生室并至少有1名村医执业。
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将现有乡镇劳动就业服务,延伸至中心村,对农村有创业需求的劳动年龄人口,免费提供创业咨询指导、创业培训、创业项目推介等服务,为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和农村就业困难人员,及时提供就业援助服务。
进一步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还包括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开展乡村文化体育活动、保障残疾人的生活和发展等方面的具体内容。另外,农村环境污染也要引起重视,注重防范,采取措施妥善解决。始终坚持惠民利民原则,进一步统筹城乡建设,加大供水、供电、供气、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