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定州要闻>>

农民麦收不见“忙”

时间:2016-06-20 10:04:47  来源:  作者:

 
 
    

本报记者赵子超闫韶红
“三夏忙、三夏忙,起早贪黑全家忙。”曾经让农民没黑没日忙个把月的“三夏”,如今变成了“麦田成方望无边,机器轰鸣来回跑,农民闲坐树阴下,又说又笑拉家常。”
谁让农民变得如此“闲”呢?记者深入明月店镇,寻找着让农民变“闲”的种粮新体验。麦收不进地农户“过麦”闲得慌
走进解咬村的田间,放眼看去,一望无垠的金色麦田里,一台台大型联合收割机轰鸣着踏浪作业,一株株金黄的麦穗瞬间被吸入机舱。麦田边的地垄上,等待收麦的村民早备好了运粮的四轮车,三三两两地坐在树阴下谈笑纳凉。
“现在种地越来越清闲了,上午收完麦子,下午就机播上了玉米,自己真是连地都没进。”麦田地头的一棵杨树下,村民刘大爷乐呵呵地跟记者攀谈着。
不远处,轰鸣的马达声中,饱满的麦粒颗颗入仓,粉碎的秸秆直接喷洒在田间。“以前,这时候叫‘过麦’,学校、工地都要放麦假,回家帮忙打场、收割、晾晒,起早贪黑的,一趟下来怎么也得捣鼓个把月。”刘大爷告诉记者,“现在方便了,全都是机械化,连外出打工的人都不用回来了,给‘领机人’打个电话,麦子就全收了。”
所谓“领机人”,就是为农户联系收割作业的联系人。同村的鲁强,就是其中的一位“领机人”。
恰好,这位“领机人”就在机收现场。“我长期联系着四五个河南机手,每年过麦收的时候,都帮乡亲们联系收割业务,主动为乡亲们谈价格。同时,还为机手们搞好服务,让乡亲们和机手们都能得到实惠。”鲁强笑着说。
“种田不用人动手,收麦不用人弯腰,只要开辆三轮车,拉上粮食往家跑……”告别了镰刀、打场、扬场,越来越多的农户享受起越来越短的“过麦”时光。
据统计,今年“三夏”,明月店镇组织小麦联合收割机200多台,小麦机收率、玉米机播率和秸秆粉碎还田率均保持在100%。“田保姆”登场
“新农人”了新体验种粮有
“赵总,明天我们家的小麦就可以收了,收完直接算账就行。”赵家洼村村民赵辉,一大早来到自己的麦地边,查看完小麦长势,给自己的“田保姆”打了个电话。
赵辉口中的赵总名叫赵永,是当地宏伟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走进合作社,只见院内晾满了刚收回来的小麦,倒麦、摊开、翻晾,农民们忙得不亦乐乎,个个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赵永正拿着水分测量仪给院内的小麦测量水分,准备将晾晒好的小麦拉到粮仓内。
“我们合作社承包土地1200亩,托管土地3200亩,大小农机具有70多台,拥有储存能力1000吨的粮仓和6000多平方米的晾晒场地。”赵永介绍着,“我们的工作,主要为参社的农户提供智能配肥、农机作业、烘干晾晒、农产品收储等全程服务。这不,今年还被评为‘国家级示范社’呢!”
“一个电话,专业收割队伍就来了。否则,还得四处奔波着找机手。”赵辉说,他不仅把土地托管给合作社,自己还成了合作社的工人。“土地托管后,收割、耕种、管理都不用自己动手,所以我就来合作社上班,这样还能多挣一份工资,真是两全其美!”
在明月店镇,全镇耕种面积达4万多亩,流转和托管的土地有1万多亩,个体农户依然是种地的主角,但越来越多的“新农人”―――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合作社等,正在成为夏粮生产的生力军。健全服务网络
助力“三夏”工作稳步推进
6月15日一大早,王沿士村的麦田里就聚集着许多人,上前一问,原来是明月店镇副镇长姜寒辉、镇农技站站长吕静辉和村干部一起查看小麦因雷雨天气的受灾情况。
吕静辉一边查看着麦田的受灾情况,一边对记者说:“昨天晚上的雨势虽然很大,但小麦基本上没受多大影响,天气一放晴,就可以顺利收割了。”
为全面助力“三夏”工作顺利推进,明月店镇成立了3支“三夏”服务队,每天深入麦收现场组织小麦抢收、玉米抢种、秸秆禁烧等工作,全力确保“三夏”工作顺利开展。
“为了保障农机手们顺利收割作业,我们镇还设立了农机服务维修点,为农机手提供维修、加油等服务。”姜寒辉说。
秸秆禁烧工作同样是“三夏”工作中的重点,以往农民焚烧秸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机器收割后留茬太高。为从源头杜绝焚烧秸秆现象,明月店镇在积极做好组织调拨收割机的同时,与所有参与收割的农机手签订承诺书,确保麦茬高度保持在15公分以下。
“今年,所有的小麦收割机全部安装了秸秆粉碎装置,留茬低于15公分,旋耕机紧跟作业,直接把粉碎后的秸秆和麦茬翻耕入土,这样,既能做到秸秆还田,又从源头上杜绝了焚烧秸秆现象。”姜寒辉说。宏伟农机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抓紧维修收割机。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