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定州要闻>>

迎送南来北往客重树定州千秋风

时间:2016-08-24 14:59:28  来源:  作者:

 

记者马子涵
南城门正式名称叫做迎泰门,位于我市中心街正南,建于明洪武初年(公元1368年),规模宏大,雄伟壮观,到现在已有600多年的历史。199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仰望这座历史厚重的城门楼,想要一览全市街景的迫切心情已经按捺不住,在工作人员孙卫的引领下,我们开始登南城门。“现在我们踏上的台阶共60多级,以前这是上下城墙的马道,是一个斜土坡,有紧急军情可以策马登城。”孙卫介绍,“现在是和平时期,我们不是士兵,也可以登城远眺,一览定州风光。”
历史上,在定州任职的官员曾多次主持修缮南城门。明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各任知州对南城门都有修缮,那时南城门叫“永安门”。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知州沈廷瑛在主持修葺城门时为四座城门各题匾额,东门“观海”,西门“望恒”,南门“迎泰”,北门“瞻辰”。清康熙、嘉庆、道光、光绪年间又有几次重修。
后来,由于遭受战火的毁坏,东、西、北城墙被夷为平地,只留下南城门的三座门洞。看上去虽然残破,南城门仍不失它当年的雄浑英姿,成为古老历史文化的象征。
为了保护这一文化遗址,使其再现当年的雄姿,1999年市政府对南城门进行了加固维修。整修后的城墙宽22米,高12米,恢复了烧毁50多年的城楼。城楼面阔三间,为重檐歇山式结构,高8米,外檐12根廊柱支撑,灰瓦布顶,匾额仍为“迎泰”二字。
“我们现在看到的城楼,原为主将指挥作战的地方,现在城楼内则摆放与定州城有关的展品。”孙卫告诉记者。
在城楼内,清道光年间的《直隶定州州城图》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城图记录了当时定州城的概况。定州城为长方形,周长26里,高3丈,开东、西、南、北四门,四门各建瓮城,城门上各建城楼一座,以便用于指挥作战和?t望敌情。城的四角建有角楼,角楼是镇守各角的重要据点,角楼与城门之间,有凸出于城外的敌台160所。敌台骑墙而建,外侧突出于墙体之外,顶部用来?t望敌情,中部用来住人、储存粮食和弹药。修建这种敌台,使城池的防御体系更加严密,是军事防御工程的一项重要创举。
为了加强防守,围绕城墙还建有宽10丈、深2丈的护城河,河上有吊桥,平时供过往行人出入城所用,到了夜晚和战时便拉起吊桥关闭城门。河外还建有社稷坛、先农坛、南坛、历坛,行祭祀礼,以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已经不复存在了。
原来的南城门有四座门洞,三道瓮城。在第一座城门之上有炮楼,又叫闸楼,主要作用是控制吊桥升降的;在第二座和第三座城门之上有箭楼,是开弓放箭的;第四座城门是用于主将指挥作战和?t望敌情的。瓮城又叫月城,是由三面城墙与城门组成的半月形空间,它是专为保护城门而设置的,城门是城市的咽喉,又是防御的薄弱环节,有了瓮城,就大大增强了防卫功能。四周有高墙围护,即使敌人攻破城门进入瓮城,也只能进来少数人,而且立即进入弓箭的射杀范围,无处躲藏,成为瓮中之鳖。在这里修建如此坚固的城池主要由定州的地理位置所决定,当时定州作为京都的大门,称为“北门锁钥”,是说只要锁住此地,守住此关,京城就可平安无忧,由此可见定州地理位置的至关重要。
步出城门,回首远眺,昔日金戈铁马、呐喊厮杀的情景仿佛再现眼前,南城门似一个历经风霜却又依然刚强的战士,向行人诉说着定州城过往六百年间的历史烟云!图为南城门。记者于常见摄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