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定州要闻>>

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1-02-18 10:14:28  来源:  作者:

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2月7日在定州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定州市人民政府市长张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定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0年工作回顾及“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
       2020年是经受大战大考严峻考验的一年,也是在风雨兼程中创造不凡业绩的一年。在党中央和省委坚强领导下,我们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保持定力、迎难而上,战疫情、抓发展、攻脱贫、奔小康,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以全年稳中求进确保了“十三五”圆满收官。
       过去的一年,殊为不易的是全市上下同心战“疫”,常态化防控取得重大战果。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疫情防控工作有力有序有效,交出了一份彰显“定州力量”、展现“定州担当”的高质量答卷。疫情面前,全市人民勠力同心、众志成城;广大医护人员舍身忘我、奋战一线,16名“白衣天使”逆行出征、驰援湖北;5600余名机关干部下沉一线、冲锋在前,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和众多志愿者不畏风寒、不舍昼夜,用铁脚板、热心肠守城门、护家门;广大群众自发值守,主动为一线人员送温暖、鼓士气,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参与,社会各界踊跃捐款捐物,凝聚了风雨同舟、不怕艰险的磅礴力量,彰显了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小城大爱。元旦前后,石家庄等地突发疫情,我们见事早、行动快、措施实,保证了定州平安,并全力支援石家庄疫情防控,奏响了服务全省抗疫大局的时代最强音。我市5个集体、5名同志荣获全省抗疫表彰,河北宝塔公司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疫情如镜,照出了定州大地战胜疫情的硬核力量!照出了全市上下迎难而上的昂扬斗志!在此,我代表市四大班子,向所有参加抗疫斗争的医护工作者、疾控工作人员、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及广大干部群众,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向仍然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致以亲切的慰问,并送上新春的祝福!人民不会忘记,历史将永远铭记每个人的付出,全民抗疫的足迹将深深镌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
       过去的一年,鼓舞人心的是经济运行逆势上扬,高质量发展势头向好。在严峻的疫情冲击下,7项经济指标增速在全省13市排前五,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速16%、服务业增加值增速5.1%,排第1位;出口额增速33.7%,排第2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限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排第3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4.2%,排第4位;工业投资增速1.3%,排第5位。全年洽谈项目338批次,未来技术研究院、国际陆港等146个高质量项目签约落地;国研无人机基地、京津冀演艺产业基地等122个项目开工,总投资191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北方厨具城、新希望全产业链基地等60余个项目建成投产。经济开发区营收、税收、固投始终保持15%以上增速,汽车及零部件、体育器材两大特色产业集群营收增速达58.6%。营商环境综合评价在全省167个县(市、区)排第1位,被评为中国综合投资百佳县市、河北省优化营商环境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市。
       过去的一年,令人振奋的是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为定州发展插上了腾飞之翼。先后举办定州首届体育用品工业设计创新大赛、2020氢能产业发展大会、第二届省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等一系列高端活动,20多个产学研用项目集中签约。开发区被评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4个项目入选省氢能产业重点项目清单,河北旭阳年产10亿立方米高纯氢示范项目建成投产,河北长安建成大皮卡、氢能大巴、负压救护车等高技术车型生产基地,正在建设新能源实验室和国家新能源汽车在线监测大数据平台。天华体品中标北京冬奥会赛事器材。复朗施纳米科技公司荣获“创客中国”大赛二等奖。我市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由全省29位跃升至第7位,晋升A类县。
       过去的一年,应该点赞的是生态治理成效显著,环境改善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实施最严的禁煤、治企、抑尘、控车措施,投资10亿元完成河北旭阳干熄焦工艺改造和VOCs深度治理工程。完成19个乡镇15.7万户“双代”任务,实现了农村清洁取暖全覆盖。启动了投资29.6亿元的唐河生态修复工程,完成生态补水4.7亿立方米,消纳引江水3824万立方米。PM2.5年均浓度53μg/m3,同比下降14.52%,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大气、水和环境综合治理成效考核获得3个“优秀”。被评为河北省城乡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市。
       过去的一年,值得自豪的是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定州知名度美誉度声名远播。实施总投资250亿元的46个城建项目,万达广场盛大开业,国贸中心封顶,高铁进站路通车,城市雨污分流项目完工,337国道、安喜大街等项目加快建设。推进智慧交管、智慧社区建设,建成公共安全智能应用平台。城乡环卫、垃圾处理一体化运行更加高效。定州博物馆晋级国家二级馆。全国城市传播热度排名,我市位列全国县级市第26位、全省第1位。被中央文明办确定为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提名城市。
       过去的一年,令人欣喜的是民生福祉不断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更强。20项民心工程和20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提升农贸市场4个,改造老旧小区19个,打通4条城市断头路,硬化背街小巷529条,公共服务不断提升。新建和改造提升学校125所,高考本科上线再创新高。人民医院感染病综合楼等4个项目正在实施,乡镇卫生院负压救护车配备全覆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大整治大起底,农村人居环境实现显著提升。
       过去的一年,让人欣慰的是各项事业协同进步,政府自身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高标准完成“6+1”联动监督规范整治工作,办理人大议案建议200件、政协提案296件。深化“放管服”改革,取消证明事项107项,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限139项。退役军人服务、矛盾纠纷化解和信访工作成效扎实,获评全省依法行政先进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高质量完成,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深入开展,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妇女儿童、老龄、扶贫助残、人民防空、气象地震、红十字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五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前半程勤恳耕耘、埋头苦干,后两年攻坚克难、跨越赶超,换来了定州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
       五年来,我们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发展势头越来越好。实现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两个翻番”。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7%;城镇化率提高8.16个百分点;主要指标增速始终在全省13市中保持前列。曲港、石津高速建成通车,5条高速实现互联互通,定州通达全国的交通优势更加明显。我市连续获评全国中小城市投资潜力百强、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晋级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入围
全国县域经济强县。
       五年来,我们励精图治谋发展,高质量发展后劲越来越足。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科控股、中琨世纪、首创集团、新希望等20余家央企国企和知名企业落户定州。首农智慧牧场、中投基地等400多个项目建成投产;中国供销华北农产品交易中心、中节能发电厂等一大批高质量项目加快建设。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晋升省A级园区,获评河北省智能制造示范园区、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
       五年来,我们聚焦产业转型,产业结构升级越来越快。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5年的23.6:41.5:34.9调整为2020年的23.5:35:41.5。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我市获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被评为全国“优秀”。定州工业设计创新中心建成受益,技术改造、工业设计为传统产业加速赋能,超百亿元产业集群达到3个。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分别是2015年的16.8倍和4.5倍,规上企业研发机构占比达75%,居全省第1位,获评省工业转型升级试点示范市。北方循环经济园区被评为国家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
       五年来,我们坚持敢闯敢试,改革发展活力越来越强。先后承担国家、省级改革试点66项,为全省全国改革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定州经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被国务院和有关部委通报表扬;农村宅基地确权颁证工作被确定为国家级改革试点。乡镇机构改革和城乡综合执法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在全省首创性建成市乡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五年来,我们全力以赴补短板,三大攻坚战果越来越多。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省年度考核连续获得“好”的等次。在全省率先集中解决实体经济遗留问题,累计解决346家企业748个问题,解决房地产遗留问题96个。建成两座垃圾焚烧发电厂,率先实现烟花爆竹全域禁放禁售、散煤全域禁烧,2020年PM2.5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50%;多措并举治理地下水超采,实施唐河生态补水,地下水位止降回升。
       五年来,我们聚力民生改善,人民生活质量越来越好。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保持在86%以上。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7万人,城镇职工、城乡养老保险待遇持续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44.4%和57.7%。五年投资3.6亿元提升教育基础设施,被评为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市。深化“四医联动”改革,被评为省公立医院改革示范市。古州署、贡院广场、定州博物馆建成开放。完成25个公园游园建设,实施10余条主要道路和“两高”沿线廊道绿化提升。先后获评省级文明城市、园林城市、卫生城市、洁净城市。
       各位代表!时光如流,奋斗如歌。过去的五年里,我们经受住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考验,抵御了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让定州真正成为了安定之州、平安之州。我们破除思维定势、工作惯性,创新投融资模式,破解了政府投资建设的诸多难题,打开了提速发展的新通道。我们坚持新官理旧账,下大力解决实体经济和房地产历史遗留问题,卸下了积累多年的发展包袱。我们勇于担当还欠账,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打了翻身仗,实现了农村清洁取暖全覆盖,深刻改变了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活方式。我们致力为定州植入创新基因,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产业发展模式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为定州未来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成绩来之不易,应该倍加珍惜。这是党中央和省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级干部实干苦干的结果,更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所有关心支持定州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前进的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层次总体不高,新兴产业占比小,产业链条延伸不足,新旧发展动能亟需转换;城乡统筹发展不平衡,改善民生还需付出更大努力;有的干部思想不够解放,存在本领恐慌问题,跟不上时代步伐;政府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与群众期待还有差距;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还有很多短板。我们将直面问题,迎难而上,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时期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这五年的成效成色如何,直接关系定州未来发展。当前,我们最紧要的任务是认清定州的比较优势、所处的历史方位,把握好未来发展方向,解决定州向何处去、怎么办、怎么干的问题,更好地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继往开来、接续奋斗,坚定不移地向建设京津冀开放型现代化节点城市大步迈进!
       市委七届九次全会站在新起点,把握新发展阶段新要求,顺应人民新期待,科学审视定州实际,确定了“1368”发展布局。“1”即瞄准一个目标(建设京津冀开放型现代化节点城市);“3”即围绕“三个当好”要求(当好产城融合创新发展的样板,当好深化改革试验田,当好全省高质量发展排头兵);“6”即实施六大工程(协同发展推进工程、现代产业壮大工程、城市品质提升工程、乡村振兴建设工程、绿色低碳发展工程、社会治理创新工程);“8”即实现八大突破(开发区提质升级、重大项目建设、科技创新能力跃升、生态与产业新城建设、现代商贸物流发展、文化旅游振兴、营商环境优化、民生福祉提升八个方面取得新突破)。实施“1368”发展布局,是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工作主线。全市上下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务必用“1368”发展布局统一思想和行动,以干大事业、求大发展的雄心壮志,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状态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努力在新一轮发展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实现跨越。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认真落实省委“三六八九”工作思路,全面推进“1368”发展布局,坚持工业强市、农业稳市、科技兴市、文旅活市,聚力打造产业兴旺的实力定州、活力迸发的魅力定州、宜居宜业的品质定州、善治共享的幸福定州,在京津冀开放型现代化节点城市建设上迈出坚实步伐。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综合经济实力走在全省前列。经济结构更加优化,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基本建成全省有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蓬勃活力的新型产业发展高地。力争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40亿元,开发区、特色产业集群营收实现翻番,经济总量进入全省十强。
       ——改革开放成效走在全省前列。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全方位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开发区承载能级显著增强,开放型经济质量和水平持续提升。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市场化、法治化、品牌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基本形成。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激活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宜居宜业水平走在全省前列。完善生态保护体制机制,推进生态治理和修复,生态产品供给水平稳步提升。城市吸引力和承载力不断提高,繁荣城乡业态,促进共同富裕,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美丽定州。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1%,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森林覆盖率达到26%以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以上。
       ——基本公共服务走在全省前列。公共交通一体化覆盖城乡,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公共卫生保障体系补齐短板,养老托育服务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普惠广大群众。社会保障更加健全,城乡基本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应保尽保,人民全生活周期需求普遍得到更高水平满足。
       ——社会治理效能走在全省前列。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重大风险防范化解能力、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明显增强,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公众安全感、法治建设满意度达到90%以上。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综合考虑发展机遇和重大挑战,在推进路径上,我们要牢牢把握“五个关键”,奋力开拓“五个新局”。
       一是以创新为核,在厚植产业上开新局。坚持工业强市、科技兴企,推动产业基础高端化、产业链现代化。改造提升汽车及零部件、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发展壮大体育器材、资源循环利用等特色产业,引进培育纳米科技、氢能、智能制造、航空装备与服务等新兴产业,多元拓展文旅康养、商贸物流、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打造一批产值超500亿的产业集群。到“十四五”末,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企业和上市企业分别达到10家。
       二是以开放为先,在协同发展上开新局。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建设内联外畅的现代物流枢纽城市,以商贸物流汇集带动产业集聚。高水平对接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拓展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并重、引资引技引智并举,吸引更多好项目和高层次人才汇聚定州,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三是以生态为基,在绿色引领上开新局。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内涵式绿色发展之路,把生态环保理念贯穿到方方面面。推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大力推广节能新技术、新材料,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交通运输结构。全面加强环境污染防治,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让群众享有更多的绿色福利、生态福祉。
       四是以融合为要,在城乡协调上开新局。以高品质城市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推进城市北扩东跨,不断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打造核心带动、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城市功能新格局。统筹深化城乡综合改革,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实现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五是以民生为本,在共享发展上开新局。保障基本民生,兜住底线民生,提升重点民生,促进人民生活质量均衡向好。逐年安排民生实事项目,持续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身边需求。支持社会资本提供多层次、多样化、更优质的民生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真正的高质量发展。
       各位代表,蓝图已经绘就,实干成就未来。定州要在新一轮竞争中突出重围,实现“十四五”跨越赶超,必须锚定目标不放松,抢抓机遇走好这五年,深耕细作收获这五年。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棒接着一棒跑,干成一番新事业,干出一片新天地,用我们的辛勤和汗水换取定州的美好明天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三、2021年重点工作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必须起步就要冲刺,开局就要决战。要全面贯彻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深入开展“三重四创五优化”活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今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9%左右,约束性指标完成省达任务。重点做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融入国家战略,加快推进协同发展。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和冬奥会筹办三大机遇,坚持在主动服务融合中积极作为、做出贡献,实现多赢共赢。
       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对接京津发展新布局,精准捕捉招商信息,在产业链互补、创新链协同等方面,加强与中科院、中关村、北京经开区、北京大学、天津大学等对接合作,着力引入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争取在定州设立一批研究院、实验室、孵化器,更高水平承接优质溢出资源,培植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支持雄安新区建设。把服务千年之城、未来之城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积极参与雄安新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共建,搭建产业转移和高新技术转化孵化承接平台。加快推进雄安产业新城、食品产业园建设。发挥我市苗木花卉种植优势,高质量建设雄安绿博园定州展园,让雄安新区留下“定州印象”。
       主动服务北京冬奥。推进体育器材产业与冬奥会、全民健身活动紧密衔接,借势发展奥运经济、冰雪产业,支持防撞垫、冰鞋、冰壶等生产企业做大做强,鼓励有实力的体品企业开发冰雪运动产品,向高端冰雪装备制造转型。以“体育+”为理念,大力普及冰雪运动,着力引进体育赛事、展会活动,打响“定州体品智造、健康美好生活”的区域品牌。
      (二)聚力项目建设,厚积发展新动能。瞄准高质量发展,坚持统筹发力,实施强招商、扩投资、优环境、促消费四大行动,畅通经济“大循环”。
       精准高效招商引资。创新招商方式,实施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第三方代理招商,聚焦总部经济、头部企业、新兴产业、新基建,着力引进一批产业层次高、牵引带动强、产出贡献大的优质项目,发展一批“独角兽”“瞪羚”企业。实行招商引资动态跟踪管理机制,提高项目签约率、开工率和落地率。依托京津沪等地定州商会,举办京津雄和“5·18”经洽会等投资环境说明会,吸引更多企业到定州投资兴业。深化同中国电子、中国兵装、中节能等央企名企合作。
       推进项目建设竞赛。围绕开展抢时间、抢项目、抢人才和抓项目策划、抓项目建设、抓要素保障“三抢三抓”,着力打好“三个竞赛”。一是打好项目投资“接力赛”,狠抓项目投资进度、投资实物量,年内组织4次集中开工,压茬推进重大投资项目,工业投资增长7%以上。二是打好优质服务“对标赛”,加强项目建设全流程服务,对重大产业项目用地优先供给、融资优先支持、能耗优先保障,推进签约项目早落地、早开工,年内新开工项目100个以上。三是打好项目招引“擂台赛”,采取目标分解、层层加压的方式,年内谋划实施超1000万元项目1000个以上。每个乡镇引进新项目不少于10个,开发区不少于100个,给市直部门也要下达任务,形成项目建设比学赶超、大干快上的良好局面。
       全力护航市场主体。开展精准服务市场主体活动,对中小微企业继续“拉一把、扶一程”,帮助千千万万“经济细胞”活下去、发展好;落实市级领导包联企业责任制,确保各项助企优惠政策措施直达企业、精准滴灌;开展“暖企助企”稳外贸行动,推动出口持续增长。以营商环境提升年为抓手,以市场主体感受为评判标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企业诉求快速响应机制,让营商环境成为最大竞争优势;举办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制定“小升规”激励政策,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和上市公司,让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充分迸发。
       实施消费升级行动。发挥万达广场、信誉楼等新兴商贸综合体拉动作用,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加快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引进品牌门店,大力培育美食经济、夜间经济,鼓励新零售、宅经济等新业态。活跃假日经济,提升崇文街、宋街等历史文化街区品质,打造集文旅、休闲、餐饮于一体的综合性商业步行街区。大力推行“旅游+”模式,将文化景点、生态园、非遗产品、特色乡村等串点成线,打造定州文化旅游升级版。拓展农村消费市场,增加优质产品供给,充分激发农村消费潜力。
       (三)集聚创新动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科技引领、质量先行、标准带动,实施现代产业壮大工程,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
       提质增效“优存量”。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推进再生资源、装备制造等产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培育产业新优势。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深化标准、质量、品牌、信誉和“两化融合”联动建设,实施“千项技改”项目20个,加快培育行业“单打冠军”“拳头产品”和细分市场“隐形冠军”,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0家。突出特色产业提质,以汽车及零部件、体育器材等特色产业集群为重点,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增创产业新的竞争力。
       科技创新“添动力”。实施科技强市行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着力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创建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举办创新创业大赛、产学研对接活动,打造科研成果孵化转化基地。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研发机构全覆盖、与高校院所合作全覆盖,新增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5个。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行“机器换人”和5G应用计划,创建数字车间5家。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行动,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以上。
       育新产业“增后劲”。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实施大数据、新材料、新能源等重大科技项目和产业项目;加快未来科技城、纳米产业园、航空产业园、氢能产业园建设,力促定州国际陆港、北方厨具城二期、北方循环经济产业园二期等项目开工,争取氢途科技、中科控股等企业签约落地;完成长安客车氢能源汽车上市和氢燃料电池公交应用示范项目,启动加氢站项目建设,争创国家氢能示范城市。
       产业平台“提能级”。实施开发区“形象、活力、实力”提升工程,推进环境和基础设施全面升级,建设一批花园式园区、厂区。加强系统谋划和顶层设计,优化产业布局,在运行机制、用人体制、优惠政策方面加强发力,力争实现“功能布局、管理模式、整体形象、服务效能”整体提升。主动走出去,实行精准招商,引导高端产业、优质项目、知名企业到园区“筑巢安家”,培育一批“镇园之宝”,打造充满活力、服务优质、产业高端、环境一流的高品质开发区。
       (四)力求精致精细,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突出产城融合发展,精致规划、精心建设、精细管理,彰显风貌之美、环境之美、人文之美,建设品质品位品牌之城。
       构建舒展大气格局。高水平完成国土空间规划。搞好城市全要素设计,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实施城市北扩东跨,打造西部产业新区、东部科技高地、北部生态新城、古城旧城“四大板块”,精准配套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形成各板块有机衔接、功能互补的发展布局。实施“揽河入城”,加快建设唐河生态走廊,打造立体景观带。推进城市客运站搬迁,完成G337绕城新建工程,谋划G107、G515绕城改线,加快构建城市大外环;依托京港澳、曲港、石津等高速,谋划城市高速环线,形成疏朗有致、开阔大气的城市空间格局。
       促进城市产兴业旺。坚持产城融合发展,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居住、就业、购物、教育、医疗、康养等全要素一体打造,丰富城市内涵,繁荣城市业态,打造一批有定州特色的美食、文创产品等“网红店”“打卡地”。培育现代物流、楼宇经济、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加快“万达广场—愉景酒店—国贸中心—开元酒店”新商圈建设,提升古城旅游商圈特色,优化大世界、时代广场、信誉楼等传统商圈品质。加快实施定州国际陆港项目,把定州打造成京津冀功能完善的新兴区域商贸物流中心。
       推进城市更新提质。坚持品质至上,实施五个行动:一是城市风貌提升行动,精心设计规范城市建筑风格,加快“五馆一中心”、国贸中心、愉景酒店、众春园等项目建设,形成历史与现代辉映、传统与时尚融合的城市风貌。二是文化旅游提质行动,开展历史街区和文保单位周边环境整治,整合古州署、贡院、文庙、博物馆等资源,打造核心旅游景区和拳头旅游品牌,建设全域旅游城市。三是市政路网提升行动,安喜大街建成通车,加快胜利街北延、兴定路东延,推进学院路、王庄街建设。四是增绿靓城行动,提升迎宾大道景观,建设工业主题公园,新建10个街头游园。五是城市“微改造”行动,打造无处不精心、无处不精细、无处不精彩的城市形象,使每一条街道、每一块绿地、每一栋建筑都成为一道风景。
       打造善治共享之城。以文明城市创建为引领,加强街道社区网格化管理,形成专群结合、共建共享的长效管理机制,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推进城市智慧化、精细化管理,建设“智慧城市大脑”平台,深化城市治理“一网统管”、全域覆盖,常态保持规范停车、精致环卫、农贸市场规范管理,持续巩固创城成果。完善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和美化亮化运行管理机制。完成41个老旧小区改造,建设一批5G基站等新基建项目,不断提升城市宜居指数。
       打造特色文化名城。把文化作为城市核心竞争力精心培育,塑造定州精神、讲好定州故事。实施特色文化振兴行动,落实奖励政策,鼓励多出人才、多出精品、多出成果。发掘定州“巧工名邑、千年文脉”历史财富,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修缮保护,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设立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加快定瓷博物馆和产业园、美术馆等项目建设,支持铁壶、二胡、唢呐等文创产业发展壮大,推进苏轼、晏阳初等名人文化和定瓷、缂丝、秧歌等非遗文化研究传承,放大定州文化内核和特殊价值,让定州的历史文化活起来。发扬向上向善向好的人文风尚,让爱家乡爱定州成为每个人的行动自觉。深入挖掘凡人善举,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评选,展现“好人之城、品德定州”文明形象。
       (五)致力乡村振兴,激发农村发展动力。坚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建设工程,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做强做优现代农业。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稳定畜牧业生产,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加快新希望全产业链养殖二期、中琨世纪、添旺养殖等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支持河北首农、定州伊利、富元农业、黄家葡萄酒庄、金宏肉业等农业龙头企业、领军品牌做大做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行动,培育“两品一标”,新认证绿色和有机食品6个以上;开展全国特色蔬菜产业“一县一业”示范区创建,建设20个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一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筑风貌“四个提升”,推进城乡公共交通服务一体化,实现快递进村、宽带入户全覆盖。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持续推进农村净化绿化美化,创建美丽庭院1万户,改造厕所2.1万座。加强村规民约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加快李亲顾、清风店、东亭、明月店、开元、高蓬、叮咛店等7个重点镇建设,培育一批文化兴、产业强、生态好的美丽宜居乡村。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开展“基层建设年”活动,提升农村(社区)干部基本能力、夯实基础工作、建强基层组织。深化农村(社区)“两委”班子及成员量化考核动态管理,健全市乡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提升城乡综合行政执法监管效能,在服务群众、农村治理上发挥积极作用。开展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落实承包地经营权融资担保。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乡村振兴带头人和新型农民培训。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0个。
       (六)持续改善环境,加力生态环境建设。突出精准科学、依法系统治理,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让定州的天更蓝、水更绿、环境更美丽。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在投资建设、生产生活等各领域全面贯彻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大力发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支持园区和工业企业实施绿色化改造,促进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加快发展,确保完成万元GDP能耗省定任务。抓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市建设,加快推进生物质天然气项目,力促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和餐厨垃圾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大力实施国土绿化行动,完成植树造林5000亩,实现生态空间只增不减。
       深化大气污染治理。加大工业企业治理力度,实施差异化管控,严防“一刀切”。实施“一微克”行动,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加强燃煤、施工工地、餐饮油烟、机动车尾气等重点领域深度治理,抓好烟花爆竹全域全时段禁燃禁放,巩固农村清洁取暖成果。加大扬尘治理力度,所有建筑工地严格落实“六个百分百”和“两个全覆盖”。发挥大气环境网格化监控系统“警报器”作用,优化秸秆垃圾焚烧处置快速反应机制。通过一微克一微克去降、一天一天去争,力促PM2.5超额完成省定任务,优良天数达到60%以上,让蓝天白云常在、常伴。
       统筹水土污染防治。严格落实“河长制”,加快唐河、沙河、孟良河综合治理,确保国控省控断面达标。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一期扩容改造、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大涉水企业治污设施运行监管,完成10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关停所有自备井,实施农村全域引江水置换工程。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加快有机肥替换和化肥农药减量使用,确保土壤环境安全。
      (七)突出优质均衡,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坚持群众身边无小事,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城镇新增就业770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深入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多措并举增加养老育幼服务供给,启动李亲顾养老公寓二期项目,发展普惠性托育服务机构;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救助水平,实施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水平不降低。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完成中小学新建改建6所、改造提升42所,学前儿童入园率达到89%以上,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整合优化高中教育资源,全力推进定州一中、文昌中学建设。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积极发展高等教育。抓好青年发展规划试点建设。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新一轮“强师工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推进健康定州建设。深化医联体建设和乡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加快人民医院北院区建设和中医院、2个乡镇中心卫生院改扩建。加强全科医生和村医队伍建设,推动中医药传承发展。坚持“平战结合”“医防协同”,构建多点触发公共卫生监测预警和应急体系。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人物同防、多病共防”,加强冷链食品和进口货物检疫检验,强化医疗机构预检分诊、发热门诊“哨点”作用,落实首诊报告制。加强核酸检测能力建设,对重点人群落实常态化检测,开展重点人群疫苗接种。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引导公众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学好用好“枫桥经验”,推行城乡网格化管理,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联动处置机制;实施信访积案攻坚清零行动,开展无信访村(社区)创建。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抓好危爆物品、道路交通、消防、食品等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强化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扎实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有效防范应对企业债务违约、非法集资、工资拖欠等社会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确保城乡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任重千钧,惟有担当。“政府干的,都应是人民盼的”,我们将始终牢记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设为民务实、担当作为、清廉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把政治建设作为政府的首要责任。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政府工作全过程,以履职担当的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确保党中央、省委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始终把能力建设作为政治责任,实现政府系统能力素质大提升,锤炼工作本领,努力在思维观念、知识储备、能力作风上跟上时代步伐,练就担当作为的铁肩膀、真本事。
       把实干实政作为政府的强劲导向。始终把作风建设扛在肩上,大力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埋头“民生事”,拉好“经济车”,深耕“责任田”,弘扬实干兴市主旋律,唱响向上向好正气歌,让敢担当、做贡献、比作为成为定州干部的新常态。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各项工作,把“出思路、想办法、抓推进、勤督查”的作风贯穿于工作全过程,在落实落细落小上下足功夫。坚决以干成事论英雄,以解决实际问题论能力,以高质量发展成效论业绩,讲正气、树新风、爱定州,打造海晏河清、勤政为民的行政生态。
       把双争标准作为政府的工作追求。要放眼全省全国看定州、谋进位,开展“双争”行动,让争先创优、争创一流成为广大干部的工作状态、工作标准和追求。树立“不争先就是落后,不进位就是倒退”的理念,坚持“干就干最好、干就干第一”的标准,出手必出彩、完成必完美。要强化抢的意识、拼的精神、争的劲头,抢项目,拼环境,争资金,全力推进定州各项事业由大到强、全面变强。全市上下必须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步、责任同担,携起手来向前走,比学赶超创一流,争当全省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把清正廉洁作为政府的鲜明底色。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行政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持之以恒纠治“四风”,严厉查处群众身边微腐败和不正之风。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坚持依法行政、依规办事,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等各方面监督,让政府在阳光下高效运行。厉行勤俭节约,压减一般性支出,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企业的“宽日子”、群众的“好日子”。
       各位代表,扬帆“十四五”,奋斗正当时。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苦干实干、奋勇争先,加快建设京津冀开放型现代化节点城市,以“十四五”良好开局向建党一百周年献礼!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